黑龙江安达狐貉养殖“趟”出新青村致富新路

  因为特色花卉种植,安达市安达镇新青村近年来成了远近闻名的“花卉村”,但少有人知,在这个花香阵阵的村子里,特种狐貉养殖也在悄悄萌芽、壮大,并逐渐创造着不亚于特色种植的收益。

  新青村三屯56岁的村民杨戬将自家的一亩多地圈成院落,养殖狐狸、貉子已有17年。“靠那点地,一年打几百斤粮,别说供孩子上学,糊口都成问题。”杨戬的初衷非常简单,就是要改善地少收入低的困境,让家人过上好日子,于是跟附近两户村邻一起,开始了狐貉养殖。从最开始的20只,到高峰期的600只,杨戬家的生活水平也随着狐貉数量的增加而直线上升。因为人手不足,现在他还雇了两个村民当帮手,每天帮忙喂养、看顾狐貉,扣除人工费用,一年纯利润仍可达到七八万元。虽然不愁温饱,但他对此并不满意,也意识到了自己的新困境:“就是家里地方小,养殖规模给圈住了,要是换个大地方,那就不一样了。”话里话外,杨戬透露出了渴望再次突破的意愿,其实,这也是新青村30余狐貉养殖户的共同心声。

  今年42岁的吴晓梅十年前同样从20只狐貉起家,如今已在新青村二屯建起了育有1500只蓝狐和雪狐的养殖场,可以称得上是新青村狐貉养殖户中的佼佼者。最初,她与杨戬一样,只是在自家院子小打小闹,虽然养殖技术和饲养水平不断提高,但因养殖规模有限,只能等着河北客商来收购,明知道自家的皮毛质量好很多,却不能取得相应的收入,吴晓梅因此下定决心扩大自家养殖规模,争取话语权和定价权。

  2008年,吴晓梅的狐貉养殖场搬进了占地1600多平方米的“新家”,除了父母和弟弟夫妇,还新增了四名“长工”。新养殖场建好后,吴晓梅对工人培训、购进种狐、日常饲养等方面都进行了规范,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无论狐貉成活率还是皮毛质量,在同行中都屈指可数。现在,通过在河北举行的拍卖会,吴晓梅养殖场出产的皮毛每年都有一半出口到芬兰、挪威等北欧国家,余下的一半则被河北等地的大买家“消化”,虽然每年市场行情略有不同,但价格基本可以达到1000元/张,去年养殖场的毛收入已达到了一百余万元。

  收入不菲的同时,四处交流学习也打开了吴晓梅的眼界,让她意识到:“养大狐貉贩卖生皮,大部分利润都让加工商赚去了!”为了实现产供销一条龙,吴晓梅正在四处寻找新的场地,她打算把养殖场的规模继续扩大,然后自己办个加工厂,等条件成熟了再请设计师来做自己的皮草品牌。

  在吴晓梅的规划中,扩大规模后可以把新青村内像杨戬这样的散户都聚集起来,组成一个狐貉养殖合作社或合作公司,这样她的加工厂有了稳定、高质的货源,养殖户们也有了参与定价的话语权,推动新青村的特种养殖走上规模化、产业化之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本站声明/本站留言/广告服务

办公地址:石家庄市翟营南大街43号(槐安路与翟营南大街交口金马国际A1座1803室)

邮编:050031 QQ:1178427225 电话:13373111846

传真:0311-68090489 电子信箱:hbteyang@163.com

Copyright©2002-2018 特色养殖产业网 www.hbtyxh.com 版权所有冀ICP备20002390号-2 技术支持:星象网络科技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16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