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县牙叉镇政府:帮扶特色养殖促农民增收
“从偷偷摸摸养果子狸,到连年扩张;从养殖几只到近千只;从一对果子狸幼崽几百元卖到3800元。”近两年来,白沙县牙叉镇的果子狸养殖户陈君,依靠特色养殖产业和政府的帮扶,成就了他百万资产的梦想。
昨天下午,记者到白沙县牙叉镇方香村果子狸养殖示范基地做了采访。
果子狸市场供不应求
“果子狸好卖吗?”带着疑问,记者一见到陈君就直接问到。
“不好卖?我这最多的时候,有上千只,现在卖的就剩下不到300只了,你说好不好卖?”陈老板笑着说,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就算手上有两万只果子狸,一两天也会卖的精光。
“一对小果子狸可以卖到3800元;一只成年果子狸,以每只15斤,每斤200元的价格算,可以卖到3000元;一只母果子狸最少可以卖到8000元以上,不过,母的基本上不卖!”他告诉记者,每次果子狸还没怀上幼崽,就被远近的客户提前预定一空。他现在最担心的是果子狸生的不够快,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从偷偷养殖到办养殖场
“我开始养殖的四只小果子狸,是花几百元从山上猎户那买的。”陈君介绍说,因为他从小喜欢养小动物,好奇的他那次几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因为当时没有办理特产养殖许可证,害怕被罚款。所以,他把那几只果子狸偷偷地养在家里,甚至跟他睡在床上。
“有人问我养什么,我都不敢告诉他们。”陈老板说,后来,他听说政府可以批准特色养殖后,就去找到有关部门,用一间房办起了果子狸养殖场。
政府支持滚动式发展
“养殖场因为资金不足,前几年,就养那么几只过生活。”陈老板说,这两年,政府对他扶持很大,尤其从去年开始,县里、镇里对他进行了技术帮扶、政策支持,使他对养殖行业更有信心了。
“去年,我把场地扩大了一倍,但还是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在得知我的情况后,镇里的陈书记和几位领导十分重视,镇里不仅帮我规划、设计了场地,还为我提供了建设场地所需的砖、水泥等材料,使我顺利的盖起了新场地。”陈君指着一排崭新的场房告诉记者,这已经是他的养殖场第三次扩张了。
“技能型乡镇”助农民致富
“带领农民增收,一直是我们政府的工作重点。我们希望通过果子狸养殖等产业的带动,使附近的村民一起致富,以打造规模、特色养殖目的。”白沙黎族自治县牙叉镇党委书记陈扬州告诉记者,牙叉镇计划今年再投入部分资金、招进部分企业,发展当地的特色养殖业。
“我们镇现在除了果子狸特色养殖能带动村民致富,方香村更生队队长王佳进养殖乌龟不仅实现了自己致富,也带动了附近老百姓一起致富。目前,王老板的养龟、养鱼、养鸡、羊鸭场规模已达18亩。”牙叉镇党委林委员介绍说,通过近几年推广“技能型乡镇”的实践,当地政府已逐渐摸索出一套带领农户致富的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