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昌府陈保军:“领”雁飞上致富路
明媚的春光里,一群羽毛黑亮、脸颊通红的非洲雁在养殖场内或憩息、或觅食、或悠闲地追逐嬉戏。随着主人一声口令,众雁儿们立马聚拢过来;接着又是一声口令,雁群就扑棱棱地分散开来,就像是训练有素的士兵。发口令的叫陈保军,是道口铺街道办事处肖香坊村农民。他说,这群雁是13年前花50元钱买回的一对非洲大雁的后代,现在每年仅卖大雁一项就能收入7万多元。
1999年,陈保军到江苏访亲,看到当地有人饲养一种“怪鸭子”,细打听才知道“怪鸭子”名叫非洲雁,是番鸭的一种。非洲雁是不太喜水的飞禽,正适合在家中饲养。陈保军二话没说,花50元钱就买回了一对,放在自家院里和鸭子、鹅一块养。非洲雁也真“争气”,饲养第一年就孵出120多只雁雏。非洲雁以玉米、麸皮、菜叶为主饲料,半年就能长到3公斤,雁蛋加工成咸蛋,蛋黄红色、淌油,比一般咸蛋口感更高一筹。年底销售时,100多只非洲雁和200个蛋全被当地几家饭店“包圆”,每一枚雁蛋售价5元,一只雁卖价200元,比最好的大鹅还贵50元,当年就挣了2万多元。
第二年,他包下村里一处闲置的庭院建了一个养殖场,一门心思干起了非洲大雁养殖。为了尽快掌握本领,陈保军借鉴禽类养殖经验,买回《鸡鸭鹅病防治》等书籍,从字里行间获取养殖知识。为尽快了解雁的习性,他只身一人搬进雁场,除了吃饭睡觉、外出办事,一有时间就对着眼前密密麻麻、来回走动的大雁入神地观看,从雁的卧立姿态、精神状况、饮食情况逐步积累经验,并将养殖中遇到的问题一一记录,最终形成了一套大雁养殖经验。现在他根据雁的不同生长时期适当调整饲料配量,科学喂养,产蛋率高达70%,每年产蛋2多万枚,除留出5000枚作为种蛋进行孵化外,其余的蛋全部作为商品蛋出售,虽然每一枚雁蛋售价高达5元,逢年过节更是“一蛋难求”。
谈及今后的发展,陈保军信心十足地说:“今年麦收后,我投资10万元在村南窑厂旧址建一个更大规模的养殖场,种雁存栏达到2000只,年出栏商品雁10000只,出售商品蛋50000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