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沭阳:吸血蚂蝗成“软黄金”特色养殖闯新路
【导语】水蛭,俗称蚂蟥,是一种让人望而生畏的吸血软体动物。然而在沭阳县桑墟镇,却有一位名叫陈文强的农民把它当成“宝贝”大量养殖,一年收入几十万元,独辟了一条致富新路。
近日,在位于沭阳县桑墟镇新顺河村的水蛭养殖基地,记者看到,一只只网箱养殖池里,黑乎乎、软绵绵的水蛭有的贴在池壁上,有的在水中不停游动,如果把它们捞起来,立刻会缩成一团。基地主人陈文强告诉记者,他养殖的是宽体金线蛭,喜欢吃螺蛳,也是水蛭中药用价值较高的品种,具有治疗跌打损伤、高血压、冠心病、肿瘤等多种功效,也被称为水中的“软黄金”。
提起当初为何会选择养殖水蛭这一较为陌生的水生物种,陈文强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水蛭的药用价值很高,而当前养殖的人较少,市场需求却很大。
养殖户陈文强:当时我们在没养之前已经考察过,国内药材市场需要量比较大,并且它做成成品药出口国外,用量也比较大,所以我们就决定养这个了。
2012年7月,陈文强与同村村民任茂才、王芹一道,开始建网箱养殖池、购进水蛭幼苗。尽管市场需求量很大,但第一次养殖水蛭的陈文强等人还是颇为谨慎,他们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养殖了20多亩水蛭。
养殖户陈文强:这地在多年前我就承包了,种植水稻和小麦,去年养(水蛭)不到30亩地,本钱不到40万块钱,等到晚秋挣有20万元左右,就觉得有发展前途,所以今年扩展到70来亩。
“打铁还需自身硬”,陈文强等人深知,要想养好水蛭,必须得掌握过硬的养殖技术。为此,他们专门到连云港东兴农场拜师学技。
养殖户陈文强:我们从买别的东西的时候,得到一个养殖(水蛭)师傅,大概在大半年的时间,他才愿意把这个技术传授给我们,本来是很保守的,结果我们几人很精心、耐心,去上人家那儿讨教,结果被我们打动了,才将技术向我们传授。
陈文强等人不仅系统学习了水蛭养殖管理技术,还学会了水蛭孵化育苗方法。如今,养殖场采取自己孵化、繁育和养殖的方式,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
养殖户陈文强:为什么搞育苗,关键是想节省资本、降低成本,因为今年买野生苗价格太高,最高时达到八九十元一斤,像我们自己育出来的苗,价格要降低到一半,以后就不必要买野生苗了。
水蛭四五月育苗,九十月成熟,眼下正是一年中水蛭养殖最为忙碌的时期。每天,养殖场都要从新沂购进四、五吨的螺蛳投放到养殖池里。陈文强高兴地告诉记者,再过一段时间,他们养殖的水蛭就可捕捞收获了,按照时下的市场行情,有望获得好收成。
养殖户陈文强:今年的市场行情对比去年看好,去年是卖320元一市斤,今年达到400——410,再过20天到一个月,就可以把(水蛭)全部起上来,串在铅条上晾干,晒干以后,就有经纪人直接到我们这个地方来拉,卖是不成问题的。根据我们现在池子里的密度,鲜(水蛭)要起到5万斤左右,鲜水蛭想晒成干的,6斤晒一斤,今年要产出8000多斤(水蛭)干,400元一斤,要卖到320万元左右,成本是不到200万,所以还能赚到100多万元。对比种植粮食作物,那利润就没有法比,准备明年还能扩展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