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鸵鸟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措施



  鸵鸟大肠杆菌病是非洲鸵鸟的一种常见病,在雏鸟群中更容易发生。

  1 病原特点

  大肠杆菌是动物肠道正常菌群的主要成员,但其超量繁殖或发生变异时又可致病。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中等大小的杆菌,无明显的夹膜,不形成芽孢,有鞭毛能运动,变异菌株无鞭毛不能运动。根据致病力特点分为致病性菌株、条件致病性菌株和非条件致病性菌株;根据表面抗原O、K和鞭毛抗原H以及菌毛抗原F,大肠杆菌形成了复杂的血清型,在防治方面困难很大。大肠杆菌对热的抵抗力不强,对消毒药敏感,常规浓度短时间即可杀灭。

  2 症状和病变

  2.1 临床症状

  刚出壳的雏鸟卵黄吸收不良,脐孔愈合不良、脐带发炎。病雏失去活力,羽毛蓬乱失色,精神萎靡不振,常离群呆立,食欲下降经常空采,直至食欲废绝。部分病雏腹部膨大伴随拉稀,腹部正后方常常黏有稀粪,有的因腹部压迫还会导致呼吸困难呈张口呼吸。机体迅速消瘦、脱水,几天内便会死亡。

  2.2 病理解剖

  病死雏鸟大多卵黄吸收不良甚至卵黄肿大,卵黄内容物呈黄绿色黏稠状物或暗黄绿色水样物,伴有恶臭。少数卵黄与腹膜发生黏连,有的腹水明显增多,呈淡黄色并伴有淡臭味。胃内排空或仅有少量食物,常常因引发肠炎而使肠壁有明显的充血、坏死等炎性病变。少数病例肝脏表面有一层白色纤维素渗出物,气囊有干酪样坏死物。

  3 发病原因和特点

  雏鸟大肠杆菌病的发生与饲养及外界因素密切相关。如:饲养管理不合理、饲喂污染的饲料、群体密度大、通风不良、环境湿度过大,及种蛋收集、孵化、育雏等环节消毒不严格等。另外,机体由于其他疾病、应激等因素引起抵抗力下降也可能成为诱发原因。

  该病发生时具备如下特点:(1)发病急,蔓延快,症状典型,病雏死亡率高;(2)传播途径较多,消化道、呼吸道均可传播,也可以垂直传播;(3)常常伴有混合感染;(4)治疗困难。生产实践中,为了防治大肠杆菌病,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应用大量抗生素,但这种方式也会导致大肠杆菌的耐药菌株越来越多,耐药谱也越来越广。实践证明,仅靠某种药物治疗大肠杆菌已很困难。

  4 诊断方法

  根据症状、剖检特征和流行病学,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依靠实验室诊断,特别是发生混合感染时。常用的实验室方法包括细菌分离、血清型鉴定及致病力试验。

  5 预防与治疗

  由于雏鸟大肠杆菌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一旦发生仅靠药物治疗又很难立即奏效。所以,防治上要坚持“防重于治、预防为先”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来防控大肠杆菌病的发生。

  5.1 加强饲养管理

  (1)保证适宜的温湿度。鸵鸟喜热怕冷、喜燥恶湿,雏鸟对温度的要求尤其高,最好采用火炕育雏以防雏鸟腹部着凉。在育雏前3 d,舍内温度应达到33 ℃~35 ℃,以后每2 d~ 3 d均匀下降0.5 ℃,直至35 d育雏期结束脱温,同时要保证足够的通风,以使空气新鲜、干燥。之后使舍温保持在18 ℃~22 ℃,直到3月龄。

  (2)饲喂鲜嫩、营养丰富的饲料。雏鸟消化功能不健全、抵抗力差,要投喂新鲜多汁的青饲料,严禁饲喂污染、变质、霉烂的饲料,精饲料要求全价平衡、营养丰富。这样,既可防止病菌的传染,又能增强雏鸟的抵抗力。

  (3)加强消毒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搞好消毒防疫工作:①抓好种鸟饲养,从源头上防止大肠杆菌污染。②产蛋窝要干燥、卫生,定期消毒,及时捡蛋并于当天熏蒸消毒后入储蛋室。③种蛋孵化时全面严格消毒,分批出雏并彻底消毒出雏器具。雏鸟刚出壳要用碘酒消毒脐带,脐带有炎症时灌注庆大霉素。④育雏期间要勤换垫料,定期喷雾消毒,并坚持全进全出,杜绝交叉混养。

  5.2 疫苗接种预防

  接种预防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但大肠杆菌只对同血清型的菌株产生较好的保护作用,对不同血清型的菌株保护力很低,甚至不產生交叉保护,因此在进行疫苗防治之前应当鉴定当地的血清型。

  5.3 合理选用治疗药物

  (1)治疗用药。理论上,许多抗生素都可以治疗细菌病,但大肠杆菌耐药性很强,故用药之前应该做药敏试验,以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有效治疗。常用的有庆大霉素、氟哌酸和头孢拉定等。大肠杆菌比较敏感的药物还有:丁胺卡那霉素、硫酸新霉素、安普霉素、氟苯尼考和头孢噻呋等。用药时一定要注意轮换使用,以防产生耐药性。

  (2)使用添加剂辅助治疗。日常饲喂时可在精料中添加大蒜素、益生素等,作为预防和治疗雏鸟大肠杆菌病的辅助措施,会有很好的效果。另外,微生态制剂以其无药残、无耐药性等显著优点,以及对大肠杆菌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所致的腹泻有明显治疗效果而被逐步推广,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本站声明/本站留言/广告服务

办公地址:石家庄市翟营南大街43号(槐安路与翟营南大街交口金马国际A1座1803室)

邮编:050031 QQ:1178427225 电话:13373111846

传真:0311-68090489 电子信箱:hbteyang@163.com

Copyright©2002-2018 特种养殖信息网 www.hbtyxh.com 版权所有冀ICP备20002390号-2 技术支持:星象网络科技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16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