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承德 | 比利时蓝牛杂交利用初见成效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肉牛创新团队承德试验推广站联合遗传资源开发与利用岗位专家,抓住制约当地肉牛发展的瓶颈问题,引进新品种,探索杂交利用新模式,经过选种选配、妊娠、产犊和初步育肥,杂交效果明显,经济效益显著。2019年11月,针对河北省承德市肉用基础母牛品种退化、杂交后代增重慢和经济效益差的问题,岗站专家联合研究,制定了选种选配和品种改良方案,引进比利时蓝牛冻精,作为终端父本,对承德当地西杂母牛实施杂交改良。经过精心计设和规划,确定在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和隆化县的部分规模养殖场和家庭牧场开展试验示范。



图为岗位联合指导牛场开展试验
经过一年的专业指导和精心饲养,试验母牛陆续进入产犊期,并凸现出价格优势。2020年8月底和10月初,岗站专家先后两次到试验基地进行技术调查指导杂交后代犊牛生长发育和饲养管理情况。试验牛场丰宁满族自治县富东肉牛养殖有限公司技术场长于化龙介绍,比利时蓝牛杂交后代犊牛因其丰满发达的后躯体,受到广大养殖户的青睐,出生10天的犊牛售价就达到9000元/头,而同期出生的西门塔尔牛售价为6000—8000元,相比售价高1000—3000元。隆化县山湾乡的养殖户也高兴地向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肉牛创新团队专家和站长介绍,他饲养的比利时蓝牛杂交后代4月龄断奶时就以1.4万元的价格售出,同期出生的西杂犊牛售价1万-1.2万元,相比高出2000-4000元。这预示着承德地区比利时蓝牛杂交利用初见成效。

图为试验出生的比利时蓝犊牛
下一步,体系专家和站长将按照制定的方案,对比利时蓝牛杂交后代进行生产性能测定,并利用试验场现有条件,做好增重实验,获得有效数据,加以分析,综合评价比利时蓝牛的杂交利用效果,为河北省肉牛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