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绿色养殖 铺就山区农民小康路
【导语·中国特种养殖网】从育才镇马亮村委会驱车沿着3米多宽的水泥硬板化村道不到10分钟,在一片枝繁叶茂、果实累累的芒果园里,记者被一群群活蹦乱跳、正在抢食的珍珠鸡吸引住了。
生态珍珠鸡走俏市场
从育才镇马亮村委会驱车沿着3米多宽的水泥硬板化村道不到10分钟,在一片枝繁叶茂、果实累累的芒果园里,记者被一群群活蹦乱跳、正在抢食的珍珠鸡吸引住了。
这是育才百川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致富能手——黎族农民董海峰的千只珍珠鸡养殖示范基地。“我的珍珠鸡很好销,半个月便有老板来定货。去年以来,我们每位社员年均有4万元收入!”现年30多岁的董海峰高兴地告诉记者,该社目前共有社员50多名,都来自育才各村小组。
“珍珠鸡符合现代人对营养品的需求。”董海峰告诉记者,珍珠鸡原产于非洲几内亚,因羽毛上均匀密布着像珍珠一样的白点,被命名为珍珠鸡。这种鸡肉质鲜美可口,与普通肉鸡相比,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和胆固醇含量却很低,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董海峰告诉记者,几年前,在广东打工的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从网上看到福建等地农民在果园养珍珠鸡致富的消息,便产生在自己家乡的果园养殖珍珠鸡的想法。2008年6月,他放弃当酒店经理的机会返回家乡。
2010年6月,在镇委、镇政府和市农业局等部门的大力帮助下,董海峰成立育才百川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成立,让社员及农户生产有了科技帮手,为村民提供专业化技术咨询、指导示范服务,有效地整合当地农业资源,帮助农户增产增收。年底,董海峰便从广州引进第一批1500只珍珠鸡种苗进行养殖。
“养珍珠鸡比养普通鸡赚钱多,镇里无息借给我们合作社的8万元资金在一年内便还清了!”董海峰给记者算一笔账:一只珍珠鸡种苗6元左右,饲养5至6个月出栏需要五谷杂粮成本28元,防疫费1元,出栏时一般在两斤半左右,批发给宾馆酒店每斤30元,卖一只珍珠鸡纯利润在38元左右。
目前,百川农民专业合作社员种植芒果1070亩,香蕉220亩,合作社示范地有2处,分别为种植和家禽养殖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以生产为主,技术推广于一体的农业基地,每年培训农民300多人次,是镇上重要农业示范地之一。
林下特色养殖绿色好增收
在依山靠水、风景秀丽、民族风情浓郁的龙密村委会保盆村山脚下,记者见到了育才尖峰黑脚山鸡育苗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董振刚。
2011年5月,董振刚与镇领导到万宁去参观养殖示范基地时,便当场萌发养殖的念头,他悄悄地取出自己三分之一的工资300元买回50只鸡苗在自家的林地里养殖。经过镇技术人员的帮助,小鸡一天一天长大,他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商机”。于是,同年6月份,董振刚再次来到万宁买500只鸡苗回家。10月份,董振刚和家人商量后,毅然决定用自己的工资卡贷款2万元再买800只鸡苗。次年春节期间,他的几百只鸡出栏,除了还清贷款外,还净赚几千元。
“现在有许多农民来我们基地学习珍珠鸡养殖技术,我们都一一给予无偿技术扶持。此外,我们经常通过电话、上门和到田间进行技术指导。”董振刚告诉记者,该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5月初,社员由6名增加到8名,养殖场占地约10余亩。2012年合作社养鸡由1000只增加到3000只,全年共出栏肉鸡2000多只,实现纯利润7万元,现存栏种鸡300只。当年7月份,他购买孵化设备一台,目前已出鸡苗2000余只。
在育才镇,像董振刚这样通过发展林下特色养殖走上绿色致富增收路的农民还有很多。育才镇农民董东强将鸡养在海拔200多米的奶岭山橡胶林里。董东强告诉记者,这里养鸡不同于工厂化的模式,因这里空气好、高海拔,鸡不易染病。董东强说,在高山林地养鸡不仅是健康的养殖方式,还是双赢的养殖方式。鸡粪为橡胶林提供了有机肥,有助其提高产量,而林地里的各类昆虫又成为鸡的天然饲料。这样养出的鸡,肉质鲜嫩,每斤市场售价比普通肉鸡要高出5至6元。估算下来,董东强目前所饲养的500多只鸡苗到年底就能为他增收近3000元。
示范基地共走致富路
在育才镇马脚村村民董景武家的院子里,成群白鹅正在结伴觅食。一脸灿烂笑容的董景武告诉记者,他饲养的鹅是用育才地区生长的香草作为饲料养殖的,所以叫做“香草鹅”。2011年5月,市政府提供“香草鹅”种苗,董景武便在自家庭院的大树下饲养了108只。经过三个月,他收获了自己发展养鹅的“第一桶金”,共获得6000多元的纯利润。
育才镇镇长周月霞告诉记者,为引导育才地区农民养殖“香草鹅”致富,市政府扶贫部门去年投入100万元为农民提供“香草鹅”种苗。农民每养殖一只“香草鹅”得到政府财政扶贫资金40元,待到“香草鹅”成长上市时,还按养殖成活率,每只“香草鹅”再补贴15元。
“去年,市政府共扶持800万给育才镇,作为特色产业的扶持资金。”育才镇经济发展办主任招业称,育才地区空气好,山林覆盖率很广,非常适宜发展养殖。
育才镇委书记曾锋告诉记者,该镇养殖鸡、鸭、鹅等产业为主的“腾飞事业”,主要分布在雅林、马亮、马脚、龙密4个村委会,原来存在规模较小,难以形成产业化等问题。去年,该镇先后投入了193万元,成立5家以香草鹅、山鸡养殖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4个养殖示范基地,即在马亮村委会发展林下经济,建立橄榄园林下养殖本地小种鸡基地、在龙密村委村建立本地阉鸡养殖基地等4个养殖示范基地。这些示范基地建成投产,不断扩大了本地鸡的养殖规模,增大经济合作组织实体,提高广大农民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采访最后,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向记者畅谈他们的远期目标:一方面,打造育才农村山地旅游观光,为农家乐、超市、市场、酒店等提供优质的家禽肉、蛋的一体专业养殖基地,引导社员和农民走“高端、高质、高效、生态”的路子;另一方面,他们希望,通过示范基地来带动更多当地农户进行农业示范种植养殖,使更多村民走上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