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拉平:2016-2025年中国兔产业发展规划(上)


  兔产业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节粮型畜牧业中极具代表性的产业。随着我国耕地和水资源等的日渐稀缺,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挑战日益加大,而人口增加、收入提高、消费结构的转变则更大程度上拉动着粮食的需求,为了缓解这一矛盾,政府提出了要大力扶持节粮型畜牧业的发展,并制定了《全国节粮型畜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为我国兔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但受供给和需求多重因素的影响,家兔产业在我国畜牧业中的所占比重仍然较小,然而中国兔产业在全球兔产业中则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制定我国兔产业发展规划,不仅对于我国畜牧业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对于世界兔产业发展乃至世界畜牧业的发展也都有极其重要和长远的意义。同时,我国目前经济进入新常态,农业进入调整期,兔产业也需要做好长远规划,以促进产业的不断升级。

  一、我国兔产业发展的基本形势

  1 发展成就与贡献

  1.1 产品产量不断提高,在畜牧业中一枝独秀 我国的兔产业快速发展主要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特别是进入本世纪以来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2013年兔肉产量达到76.1×104t,2001-2013年年均增速达到5.96%,是肉类平均增速的两倍多(肉类产量年均增速2.73%),远高于猪肉和牛肉产量2.54%和2.11%的增速,也高于羊肉和禽肉3.40%和3.11%的增速。考虑到家兔产业不仅生产肉类还提供兔毛、兔皮等产品,根据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对兔产业产值的估计,2013年我国兔产业产值约为360亿元,占同年畜牧业总产值的1.25%。

  1.2 生产率不断提高,在国际兔业中遥遥领先 随着我国家兔养殖的不断兴起,兔的存栏、出栏和兔肉的出口在国际兔产业中的地位也日益提升。家兔出栏量和兔肉产量占全球的比重从1991年的约10%左右,迅速跨越了三个台阶,到2010年达到约40%的水平,并维持到2013年。虽然家兔存栏量占全球的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近年来维持在25%左右。出栏量占比的不断增加和存栏量比重的不断下降,充分反映了我国家兔产业生产率的提高。2001年我国加入WTO以后,兔肉的出口也开始快速增加,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不断提高,由2001年的不到10%稳步提高到2013年的21.3%。

  1.3 提供多种产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兔肉具有“三高三低”特性,与传统的猪牛羊禽肉相比较有独特的优势,尤其适合老人、儿童、年轻妇女和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患者食用;兔毛是高级的毛纺原料,被西方消费者称之为“不占耕地的高级棉花”,具有白、轻、软、暖、美等特点;此外,兔毛的保温性能比羊毛高31.7%,比棉花高90.5%,与羊绒一起享有“软黄金”的美称;由于獭兔绒毛品质好,色泽鲜艳、轻柔、保湿、耐用、不易脱毛,是制裘工业的理想原料。獭兔皮剪绒后可以仿制貂皮大衣,兔皮产品也丰富多样。

  1.4 灵活安排就业,有利于劳动力充分利用。 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庞大,特别是老年人口和妇女儿童多。养兔投资少、技术简便,同时养兔周期短、见效快,能较快地实现致富,在解决就业的同时实现增收致富,在充分利用劳动力上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

  1.5 充分利用资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与其它畜禽业相似,兔产业发展所涉及到的的资源条件如土地、劳动力、饲草等方面,均有利于促进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保护,从而促进大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在土地资源的利用方面,各地充分利用农户庭院生产或者利用山地、丘陵等非耕地,庭院养兔还探索了“养兔—种藕—养鱼—种草”、“养兔—种树—种草”、“兔—沼—菜(果)—草”等循环养殖模式,对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养殖经济效益,起到良好的示范推动作用。

  二、机遇和挑战

  2.1 发展机遇

  市场需求潜力大,产业发展动力足。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和消费者健康意识的不断强化,对健康、优质的兔肉的需求正不断增加,市场需求潜力巨大。目前我国居民人均兔肉占有量仅为0.55kg,远远低于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3~5kg的水平。同时,我国兔肉消费的区域相对集中,主要在四川、重庆和广东等地,调查表面,仅四川省就消费掉我国兔肉产量的一半多,广东和重庆分别约11.44%和9.66%。而其他多数地区的兔肉消费极少。随着消费者对兔肉营养价值的不断认识,兔肉的消费将不断提高。

  节粮节地低污染,符合经济发展新常态。 兔属于草食动物,主要以青草、干草和野菜等为饲料来源,饲料资源广泛。家兔养殖还能充分利用农作物副产品等非常规饲料,减少了饲料用粮。同时,家兔养殖,既可以利用坡地、丘陵地,也可以利用庭院等空闲地,对耕地的需求小。因而,家兔养殖“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节粮节地成为家兔养殖的重要特点之一,能够较好地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另外,由于家兔主要食用草料、身体个体小、肠道长,饲料消化率高,排泄物少且易循环利用,与猪鸡等动物相比环境污染低,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品种资源优势明显,科技支撑保障充足。 由于家兔在我国具有较长的养殖历史,各地都具有一批丰富的地方资源,比如福建黄兔、黑兔,四川白兔,同时,我国一些种兔企业和相关科研机构也不断引进和培育了一批种兔。目前,我国家兔资源得到国家认证的地方品种有6个,引进品种14个,培育品种(配套系)12个,加上2006年前通过审定的10个新品系,共计42个新品种(系)。同时,从2009年开始,国家将家兔列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予以支持,在家兔育种等科技方面具有了更好的保障。

  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产业环境逐步改善。 近年来,把家兔养殖置于重要的地位。在《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提出要立足地方资源优势,坚持市场导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养殖,重点发展兔、马、驴等特色养殖。同时,2011年制定了《全国节粮型畜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对兔业的发展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方向。提出兔产量要实现持续增长,基础母畜存栏逐步恢复和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进一步提高。同时,从2011年起,政府将家兔正式列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实行长期支持,以推动兔产业的更快发展。“十二五”期间,在政府各相关部门、协会、产业体系以及产业各环节经营主体的共同努力下,产业环境日益得到改善。

  2.2 面临挑战

  产业波动大,极大地打击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 兔产业在我国是市场化程度很高的产业之一,政府对家兔养殖和兔产品市场基本没有干预或引导。同时,由于在农业以及畜牧业中所占的份额较小,长期以来兔产业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连成本收益、市场行情等方面的统计都缺乏,这样也就难以做到科学地监测和引导。总之,家兔养殖完全是由养殖户自由决策,但由于我国多数家兔养殖户规模相对较小,信息的缺乏以及决策能力的缺乏,导致广大养殖户的决策比较盲目,出现典型的一窝蜂上和一窝蜂下的现象,产业波动较大,这样极大地打击了养殖户的积极性。

  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滞后,种兔市场需要规范。 优良品种是畜牧产业发展的基础,长期以来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我国家兔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一直滞后,表现在:种兔场小而分散,自助创新能力不足。种兔标准缺乏,以次充好、假冒伪劣和炒种现象频发,种兔市场混乱。一些地区品种改良缺乏战略性思维,盲目杂交,导致一些优良地方品种资源退化甚至流失,地方的优良品种资源得不到有效保护。在生产实践中,一些规模化的兔场其优良种兔则只能主要依赖进口。这些严重制约了我国兔产业的发展。

  养殖方式落后,技术水平亟待提高。 目前我国家兔养殖主要以中小规模兔场为主,初步估计,年出栏10 000只以下的兔场(基础母兔约300只)其出栏量约占全国家兔出栏量的70%。这些兔场的种兔来源、饲料配方、养殖技术、加工销售等差异较大,一些地方兔病频发,家兔出栏率和兔场生产率总体较低。虽然,近年来一些规模化兔场不断出现,规模化兔场所占的比例不断提高,但市场上的家兔仍然以中小规模兔场为主,导致总体生产水平不高,养殖效益低。

  产业标准缺乏,标准化问题亟待解决。 从兔产业的上中下游来看,虽然我国在中间养殖环节已经建立了不同的标准或规程,比如安哥拉兔(长毛兔)兔毛标准、兔毛纤维检测方法、肉兔配合饲料和长毛兔配合饲料等标准,但还远远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特别是在我国资源越来越稀缺、环境保护越来越严格的背景下,有关标准的建立和完善就成为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工作。目前在兔舍兔笼标准、饲料配方和营养标准、家兔出栏等标准的制定和推广亟待推进。

  疫病依然时有发生,养殖风险较大。 兔由于个体小、抗病力差,容易感染疾病,再加上我国中小规模养殖比重较大,家兔养殖的防疫不规范,一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往往会造成家兔死亡,导致养殖户的经济损失。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兔场,兔病的发生和死亡相对较少,因而如何引导中小规模兔场进行科学养殖,减少兔病的发生,成为兔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来源:武拉平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本站声明/本站留言/广告服务

办公地址:石家庄市翟营南大街43号(槐安路与翟营南大街交口金马国际A1座1803室)

邮编:050031 QQ:1178427225 电话:13373111846

传真:0311-68090489 电子信箱:hbteyang@163.com

Copyright©2002-2018 特种养殖信息网 www.hbtyxh.com 版权所有冀ICP备20002390号-2 技术支持:星象网络科技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16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