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马瘟来袭,驴产业该何去何从?驴产业专家为您解答!

4月22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做好非洲马瘟防范工作的通知,强调各地要高度警惕境外非洲马瘟传入风险,密切关注境外疫情动向,加强非洲马瘟防控知识和技术的宣传与培训,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驴作为非洲马瘟易感染种类,驴产业内同仁对此次疫情对我国驴产业的影响、如何防范非洲马瘟传入、感染非洲马瘟的症状是什么,如何判断以及处理、驴场是否需要提前进行注射疫苗预防等问题存有疑问。

为此全国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特邀请张伟博士就以下问题为大家答疑解惑。

 

问:2020年3月底以来,泰国农业合作部多次向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通报,其呵叻府、巴蜀府、春武里府先后发生非洲马瘟疫情。非洲马瘟是什么,在我国的流行状况如何?非洲马瘟从泰国输入我国的风险有多大?是否会像非洲猪瘟一样,对我国驴产业造成巨大影响?

答:非洲马瘟(African Horse Sickness,AHS)是由非洲马瘟病毒引起的马属动物急性、亚急性传染病,以发热、皮下结缔组织和肺水肿以及内脏出血为特征,主要通过吸血昆虫传播。马对本病易感性最高,死亡率为50%-95%,骡死亡率约为50%,驴死亡率约为10%。非洲马瘟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rld Organization for Animal Health,OIE)规定的A类动物疫病,在我国尚无本病发生,但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非洲马瘟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与季节性。非洲马瘟主要流行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在欧洲、中东的部分国家和地区偶有发生。在泰国发生的AHS最近疫点离我国边境直线距离不足800公里,因纬度相近、气候相似,客观上有病毒传播蔓延的可能。据中国统计年鉴(2019),在我国云南滇马等品种存栏规模为14.3万头,驴为13.2万头、骡有20.2万头;广西百色马等品种存栏规模为18.8万头,骡有3.3万头。非洲马瘟是昆虫媒介传播的传染病,由于昆虫季节性活动频繁对我国威胁很大,具有传入我国潜在的可能性和风险性。

疾病的传播流行与易感动物的密度、感染方式与途径、传染源的种类与数量、管理控制措施等诸多因素有关。在我国,驴一直作为役畜使用,目前主要在内蒙、辽宁、新疆、甘肃等北方偏远地区散养,总数约为253.3万头,以经济产业为目的集约化饲养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其规模化养殖程度仅占5%左右,现代驴产业整体处于培育起步阶段。其次,AHS主要靠库蠓、伊蚊、蜇蝇等吸血性昆虫媒介传播,多发生于湿热季节,而且昆虫繁殖或运动受气候温度、地势地理等自然屏障条件的影响较大,加上驴属绿色畜种、喜温干燥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致使本病发生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显著降低。此外,我国是AHS的无疫区,有严格的非洲马瘟无疫区实施标准(GB/T 22330.6-2008),具有严密的系统风险防控体系,非洲马瘟对于驴的传播的风险和对产业的危害与非洲猪瘟的危害没有可比性。

问:对于非洲马瘟,驴场应该如何防治?

答: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关键在于切断传播途径。目前针对AHS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对其均保持了高度警惕。3月28日海关总署发布《关于防止泰国非洲马瘟传入的警示通报》,4月1日,海关总署、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关于防止泰国非洲马瘟传入我国的公告》,采取禁止直接或间接从泰国输入马属动物(马、驴、斑马及其杂交种)及其相关产品等措施,严防泰国AHS疫情传入。一旦发现疑似AHS临床症状,或大量发病死亡等情况,要立即隔离发病马属动物、密闭存储死亡马属动物,限制同群马属动物移动,及时清理养殖场积粪、积水,开展媒介昆虫消杀等工作,控制蚊虫孳生源头,采样送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检测,并按照快报要求做好疑似疫情报告。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完善预警机制。

问:防范非洲马瘟传入驴场,有哪些要点容易忽略?

答:此次疫情发生地泰国,北面直接连接老挝、缅甸两国与我国接壤。其中,老挝未获得OIE非洲马瘟状态认可,疫情监管情况不明;缅甸AHS无疫国状态于2018年11月被OIE终止。我国与两国的边境线约有1525公里,边境线较长,双方贸易开放化程度大,贸易流动性强,管控复杂,因此需要加强边境动物的管理,严格限制马属动物(马、驴、斑马及其杂交种)的市场交易,大力防范AHS经老挝、缅甸传入我国驴场的可能性。同时,由于斑马是该病毒的易感宿主和储存宿主,所以应该暂时中止野生动物尤其是从泰国周边国家斑马的进(出)口转场贸易活动。
 

问:感染非洲马瘟的症状是什么?如何判断以及处理?

答:根据OIE《陆生动物卫生法典》(第21版),AHS潜伏期通常为7-14天。主要有以下症状:

肺型:为急性过程,多见于流行暴发初期或新发病的地区。病马体温突然升高达40-42℃,持续1-2天降至常温。表现为精神沉郁,眼结膜潮红,羞明流泪,呼吸频率可达60-75次/分钟,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痉挛性咳嗽,鼻孔扩大向外流出泡沫样液体,通常病程5-7天,常因窒息而死。

心型:为亚急性经过,病马体温不超过40.5℃,以水肿为主要表征。首先在颞部、眶上窝、眼睑出现水肿,后扩展至嘴唇、面颊、舌部、下颌,可延伸至颈部,可持续发生水肿10多天,最后因心力衰竭而死。

肺心型:呈亚急性经过,多发生于有一定抵抗力的马匹。肺型和心型混合存在,兼具肺型和心型的症状,常在疫病暴发中出现,马匹的死亡率约为70%。

发热型: 该型潜伏期长,病程短,多见于免疫或部分免疫的马匹。表现为病马体温升高到40℃,持续1-3天。病马表现厌食,结膜微红,脉搏呼吸增速。

目前还没有AHS诊断的国际标准,我国有非洲马瘟诊断技术(GB/T 21675-2008)和非洲马瘟检疫技术规范(SN/T 2856-2011)。当疫病发生时,可先用ELISA进行血清学快速鉴定,然后利用组织培养分离病毒。暴发时,应尽早进行病毒中和试验,或采用RT-PCR 并结合测序方法,以确定血清型,选用正确的疫苗。在我国没有驴感染AHS的报道,在非洲有报道感染发病的驴通常会出现亚临床症状,表现出非典型的肺部呼吸道的症状以及头颈部的水肿,如混合感染马鼻疽和马腺疫可能使症状更复杂化。所以对于AHS应完善马属动物移动监管体系,建立严格的隔离区、净化区。

此图片选自动物福利国际合作委员会、英国驴慈善协会和世界马福利协会共同制作的预防非洲马瘟海报。

问:若一个驴场传入非洲马瘟,是否会难以消灭?

答:明晰传播途径,对防控任何疫病的都非常重要。非洲马瘟不会通过空气、水、食物传播和接触感染,属于吸血类昆虫媒介传播的传染病,受季节和气温等因素的影响大,因此对吸血类虫媒进行监测和控制尤为关键。驴场应制定虫媒控制措施,如合理使用消毒剂和有效杀虫剂,消灭吸血类虫媒,及时清粪清理积水,改善卫生环境等。对已暴露或感染的驴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切断传染源,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食用或保留病死驴的相关制品。

目前,中国尚未发现AHS,为防止从国外传入,相关政府部门已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等有关规定,发布警示通报,采取禁止从发病国家输入易感动物等相关防控措施。

问:驴场是否需要提前进行注射疫苗预防?

答: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非洲马瘟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环状病毒属(Orbivirus)的成员,该病毒无囊膜,直径约75 nm,基因组由10个大小不等的双链RNA片段构成,共编码7种结构蛋白(VP1-7)和4种非结构蛋白(NS1、NS2、NS3、NS3A)。病毒粒子有内外两层衣壳,外衣壳蛋白由VP2和VP5构成,主要内衣壳蛋白由VP3和VP7构成,次要内衣壳蛋白由VP1、VP4和VP6构成。其中,VP7高度保守,是该病毒的血清群特异性抗原;VP2和VP5是主要分型抗原,并决定病毒的中和特性。现已知有9个血清型,各型之间没有交互免疫关系,如5型与8型、6型与9型,不同型病毒的毒力强弱也不相同。国外目前有马、驴、骡的减毒(单价和多价)活疫苗,亚单位疫苗正在研发之中。农业农村部已经发布通知,要求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组织开展有关非洲马瘟疫苗种毒匹配性分析,组织具备条件企业紧急生产、储备相应数量应急用疫苗。

疫苗的使用是有条件限定的。根据OIE《陆生动物卫生法典》,一国/地区在被认定为AHS无疫区时,马匹不能进行系统性接种AHS疫苗。OIE认为,在遵守《陆生动物卫生法典》的情况下,无疫国/地区就不会因从感染国或地区进口免疫或血清阳性马科动物及其精液、卵母细胞或胚胎而失去其无疫资格。我国属于AHS无疫国,不能提前接种AHS疫苗进行预防。我国将AHS规定为一类动物疫病,在口岸有严格检疫规范,所有进口马科动物都必须进行AHS检测,使用疫苗会使免疫马呈AHS抗体阳性,从而使血清学检测无法区分感染动物和免疫动物,一旦使用疫苗,将增加鉴别诊断的难度。因此,在没有国家有关部门允许的情况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应使用疫苗。

    (张伟:驴产业创新团队疾病控制专家,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驴产业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聊城大学特聘教授、山东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山东省高层次人才、济南市级领军人才。)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本站声明/本站留言/广告服务

办公地址:石家庄市翟营南大街43号(槐安路与翟营南大街交口金马国际A1座1803室)

邮编:050031 QQ:1178427225 电话:13373111846

传真:0311-68090489 电子信箱:hbteyang@163.com

Copyright©2002-2018 特色养殖产业网 www.hbtyxh.com 版权所有冀ICP备20002390号-2 技术支持:星象网络科技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16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