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昆虫的研究与开发途径

  家蚕、蜜蜂、白蜡虫、五倍子蚜和紫胶虫等传统资源昆虫的产业化生产是利用其丝、蜜、蜡、胶等作为人类的食品、药品及各种工业原料。这些昆虫及其产物已成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这些资源昆虫的开发利用是间接使用昆虫资源,而直接利用昆虫制作食品、药品等已成为近年来的热门开发项目。由于昆虫蛋白质含量高,人体必需氨基酸配比合理,为优质蛋白。昆虫的脂肪酸多为不饱和脂肪酸,胆固醇含量低。昆虫还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这些都是优良的营养成分,受到营养专家的好评,大多数可食性昆虫还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因而受到医药界的重视。食用昆虫的开发与研究涉及昆虫的养殖、食品营养学和预防医学、食品工程学以及市场营销和企业经营管理学多学科多行业的知识。所以食用昆虫的研究与开发需要多学科、多行业的合作。在研究黄粉虫的食用性及营养价值过程中,总结了一点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希望能有更多同行来参加食品昆虫的研究。

  (一) 食用昆虫的选择 食用昆虫的开发首先遇到的就是选择昆虫种类的问题,这也是能否开发利用成功的关键。食用昆虫应具备的条件是: ① 可实行规模生产,成本低。 ② 营养价值高,具有保健功能和其他利用价值。③ 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不会造成对其他行业的危害,不与国家相关政策相矛盾。 ④ 食用安全可靠,对人体无害。 ⑤ 最终产品具有一定的市场需求。

  近年来,国内外开发作为食品原料的昆虫有蚕蛹、妈蚁、蜂蛹、稻蝗、飞蝗、蝉、天蛾幼虫和蝇蛆等。有的开发利用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产品已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并且有继续深人开发的价值。但大多数昆虫种类由于其自身的生物学特性,使其开发利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只能小批量生产。

  家蚕蛹和柞蚕蛹生产量大,营养价值极高。柞蚕蛹食用有定的市场,制作的菜肴很受欢迎,有相当多的人喜食蚕蛹。蚕蛹巢丝前在茧内会腐败,巢丝时又会浸入工业碱,加之高浓度的蛹臭,使食品加工工艺复杂化,成本加大。若严格依照食品卫生法要求,蚕蛹则不能直接作为食品。所以目前蚕蛹主要作饲料和用来提取蚕蛹蛋白、蛹油及其副产品,其产品作为药用比较理想,如蚕公酒、延生护宝液等。

  蚱蝉(俗称“知了”)是林木害虫,生物量随季节变化较大。据估算,陕西关中地区年产量在百吨以上,且有相当的市场需求量,民间有食用炸蝉老熟若虫的习惯。夏季常见到小孩在夜间拿手电筒在林中树干上捕捉“蝉猴”。蝉猴经清洗、盐渍后用油炸酥即可食用,近年有些饭店也将蚱蝉作为山珍上了餐桌,夏季夜市上也可见到将蚱蝉用竹签穿成串,油炸后上市出售。蚱蝉幼虫在土壤中吸食树根汁液,生活达 5 年以上,是生长期较长的昆虫。炸蝉的蛋白质含量达 70 %以上,具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国内每年有上百吨的消耗量。由于依靠自然采集,不能保障产量的稳定,使其产业化受到一定的限制。

  蚂蚁的食用和药用功能已被公认,以蚂蚁制作的保健品,已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工培育蚂蚁做为药用,也可收到一定效益。但人工养殖蚂蚁的技术不过关,野外大量采集造成资源的严重破坏。所以,蚂蚁的人工养殖技术应有实质性突破,方能健康地发展蚂蚁产业。

  蝗虫的营养价值很高,也有药用功效,但人工养殖成本高,饲料浪费大,并易造成扩散,对蝗虫的开发利用最好结合灭蝗工作进行。在蝗虫发生地建立加工站,发生季节在蝗虫发源地大量收捕,组织收购,经初加工,冷冻贮藏,再加工成药品及食品。只要组织工作做得好,广集虫源,其开发前景非常好。

  蜂蛹营养丰富,药用价值也高,但生产量小,采收难度大,成本高,做为小批量生产比较理想。胡蜂蛹已在云南形成人工培育生产规模,营养价值高,具多种保健功能,已在餐饮行业应用,但成本较高,产量有限。

  (二)食用昆虫的养殖

  昆虫养殖主要应掌握虫种、饲料、环境和管理技术四个方面。大多数昆虫由于其习性及对环境要求的不同,给规模养殖带来困难。大多数可食用昆虫由于人工养殖技术不过关,不能形成产量,或即使形成产量,也由于成本太高而不能推广。食用昆虫养殖的产业化问题,关键在于养殖的规模化,降低生产成本。

  仓库害虫营室内生活,对环境要求不高,不易主动迁移造成传播,便于控制,是较好的养殖对象。以黄粉虫为例,中等养殖规模(年产鲜虫0 . 2 万~1 万千克),管理容易,经济上可行,是继养蜂、养蚕业后,最好养殖的虫种。我们认为黄粉虫是较理想的食用昆虫。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本站声明/本站留言/广告服务

办公地址:石家庄市翟营南大街43号(槐安路与翟营南大街交口金马国际A1座1803室)

邮编:050031 QQ:1178427225 电话:13373111846

传真:0311-68090489 电子信箱:hbteyang@163.com

Copyright©2002-2018 特种养殖信息网 www.hbtyxh.com 版权所有冀ICP备20002390号-2 技术支持:星象网络科技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16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