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类药的现代研究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药物研究手段增多,尤其是近年来回归自然的呼声日益高涨,我国中医药科技工作者,运用现代手段对动物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尽管由于虫类药化学成分复杂,大多为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分离、分析难度大,相比之下,落后于植物药的研究,但仍然取得了不少成果。
    1.活性成分研究

  (1)蛋白质及其水解物:蛋白质是虫类药的主要成分,在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独特的功用。如地龙中的蚓激酶有降解纤维蛋白作用,其解热作用则与其游离氨基酸含量呈正比;紫河车的氨基酸提取物能升高白细胞,牛黄中的牛磺酸能刺激胆汁分泌、降低眼压。多肽是一类活性强、作用范围广的活性成分,如蜂毒肽有强烈的溶血作用和表面活性,能阻碍肌肉神经间的传导;水蛭素具有抗凝和溶解血栓作用。蝮蛇中提取的以精氨酸酶为主的酶类用于脑血栓及血栓闭塞性动脉炎有效;五谷虫胰蛋白酶、肠肽酶则具有助消化作用。动物中普遍存在的糖蛋白,如圆蛤中的蛤素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活性;蟾蜍的糖蛋白具有强心、利尿作用。

  (2)生物碱类:虫类药所含生物碱类有多种类型。如地龙的次黄嘌呤有抗组胺、平喘和降压作用;蛤蚧及全蝎中的肉毒碱,能防止室性心律不齐;动物胆汁中得到的胆红素,有促进红细胞新生、血清抗炎、治疗肝硬变作用等。

  (3)甾类化合物:甾体类在虫类药中分布广泛,具有生物活性的较多,如性激素、胆汁酸、蟾毒、蜕皮素及甾体皂甙。属于性激素或性信息素的有紫河车中的黄体酮、鹿茸中的雌酮、海狗肾中的雄甾酮等;动物胆汁中发现的胆汁酸有近百种,常见的胆汁酸具有明显解痉作用的去氧胆酸、能溶解胆结石的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等;蟾毒中的蟾蜍灵、脂蟾毒配基有强心作用;昆虫蜕皮激素有促进人体蛋白质合成,排除体内胆甾醇,降低血脂和抑制血糖升高作用;海参和海星含皂甙,一般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并有抗菌、增强白细胞吞噬的功能。

  (4)多糖:多糖类作用独特,如广泛分布于各动物组织中的肝素有抗凝作用;甲壳动物和昆虫体壁外的甲壳素有抗菌、抗辐射作用;棘皮动物粘多糖有抗癌和抗凝血酶活性作用;鲨鱼、深海软骨鱼、珍珠母原动物三角帆蚌等软体动物所含的葡聚糖有较好的抗肿瘤作用。

  (5)萜类:萜类在虫类药中分布广泛,结构奇特。斑蝥素是芫菁科昆虫分泌的单萜类防御物质,具有抗癌、抗病毒、抗真菌作用;鲨鱼肝所含的鲨烯有杀菌和抗癌作用;海绵属动物含有环烯醚萜类成分,具有抗白色粘球菌作用。

  (6)酚、酮、酸类:海绵所含的酚类成分具有抗菌活性;麝香中的麝香酮,不仅有强心、抗炎、兴奋呼吸和中枢神经的作用,也是高级香料;地龙中含羧基成分的花生四烯酸有解热作用,且为前列腺素的前体;蜂王浆中的王浆酸具有抗菌和抗肿瘤作用。

  2.药理研究

  (1)免疫调节作用虫类药的免疫调节作用包括免疫增强和免疫抑制两个方面。冬虫夏草、全蝎能明显增强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故有明显促进免疫的功能;黑蚂蚁也是一种广谱的免疫增强剂,能促进胸腺、脾脏等器官和白细胞增生,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和免疫球蛋白的生成,从而提高和调整机体免疫功能,一般而言,这类药物大多具有滋补强壮作用,如鹿茸、紫河车、蛤蚧、蜂乳、蛤蟆油、海马等。而实验证明蝉蜕液明显抑制碳粒廓清速度,抑制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显著减轻脾脏及胸腺重量,表明蝉蜕具有非特异性免疫抑制作用。

  (2)抗炎作用许多虫类药具有抗炎作用,或对多种细菌有抑菌作用。蜂毒中的多肽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白细胞聚集,抑制前列腺素E2的合成并刺激垂体-肾上腺系统,增加皮质激素释放产生抗炎作用;全蝎中的蝎毒对急性渗出或慢性增生性炎症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蟾蜍既能抗炎又能抑菌,对病员菌感染性病灶起到双重治疗作用;斑蝥对真菌、五倍子对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以及大肠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此外,蜈蚣、九香虫、冬虫夏草、蜂胶等都有较强的解毒消炎作用。

  (3)抗风湿作用具有祛风通络的虫类药,是临床治疗风湿病的要药。如实验研究表明,蕲蛇对大鼠蛋清性足肿胀及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有抑制作用,还能提高小鼠热板法痛阈,减少小鼠对醋酸刺激的扭转反应次数;蛇神经毒素对风湿关节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4)抗过敏作用如蜂毒、地龙、珍珠、僵蚕、蛇蜕等,具有抗过敏作用。这些虫类药,多是抗组织胺类药物,与组织胺竞争性拮抗,或具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如地龙是有效的平喘药物,与其抗炎、抗组织胺和解痉作用有关;珍珠层的硫酸水解物能抑制组织胺引起的肠管收缩,又可防止组胺引起的豚鼠死亡,并可以防止马血清引起的豚鼠过敏反应。

  (5)抗肿瘤作用近年来较多研究集中在虫类药的抗肿瘤作用,其抗肿瘤机制主要是抑制或破坏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改善人体免疫功能等。研究发现,斑蝥对小鼠肝癌、网织细胞肉瘤有一定抑制作用;蟾蜍对皮肤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白血病等的治疗均有作用;全蝎对乳腺癌、肺癌、食管癌、肝癌、肠癌、宫颈癌等有明显的生长抑制和杀伤作用。蝌蚪、守宫、地龙、蜂房、鳖甲、蝮蛇、蝼蛄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肿瘤作用。

  (6)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蟾酥有抗心肌缺血的作用,体外实验表明,可使纤维蛋白溶解后溶酶活性化,从而增加冠状动脉灌流量,改善微循环,增加心肌供氧,改善心肌供血;水蛭提取物水蛭素能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并能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家兔冠状动脉痉挛,对心肌缺血有抑制和治疗作用;蜣螂有正性肌力及改善心脏泵血功能的作用,此作用似与心肌内在收缩性能的改善明显有关;全蝎中的蝎毒作用于离体豚鼠心脏时,早期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同时伴心律失常,继之出现心率、心肌收缩力、冠脉血流量的波动,晚期则出现心动过缓,这种变化考虑与植物神经递质变化有关,并可使血压下降,维持降压作用达1~3小时,可能与抑制血管运动中枢,扩张血管,抑制心脏活动,降低肾上腺素的增压作用有关;地龙对多种动物的降压作用缓慢而持久,有人认为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血管扩张,容积增大而使血压下降;蜂乳可通过扩张冠状动脉达到降低血压作用;冬虫夏草所含的腺苷具有舒张血管,降低血压作用。

  (7)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有学者研究发现,给予大鼠神经痛病理模型蝎毒组分,观察对受损神经恢复过程的影响,结果大鼠受损坐骨神经纤维生理功能和形态学都得到恢复;壁虎和蜈蚣具有中枢抑制作用;而对全蝎、地龙、蝉蜕及蜈蚣等的研究发现这些虫类药物具有镇静和抗惊厥作用。

  (8)对血液系统的作用,对血液系统的作用表现在抗凝血与凝血两个方面。水蛭中含有的水蛭素能阻止凝血酶对纤维蛋白原的作用,阻碍血液凝固,增加微循环灌注;蕲蛇中提取的凝血酶样酶,作用于血浆凝血因子,可以有效改善血液高粘滞状态,并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地龙中提取的蛋白组分蚓激酶,具有纤溶及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可直接溶解纤维蛋白及血凝块;蜂毒有抗凝、降粘和溶栓作用,可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的相关疾病。露蜂房中的醇、醚及丙酮浸出物有促进血液凝固作用;蜂乳能增加人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并使血小板数量增加而呈现凝血作用;动物实验证实血余炭能缩短出、凝血时间和血浆再钙化时间,广泛用于各种出血症。此外,阿胶有加速血细胞生长作用,穿山甲能升高放疗后的白细胞,龟板胶可以治疗化疗所致的血小板减少。

  (9)对生殖系统的作用,具有滋补强壮作用的虫类药,通过增强机体全身功能,进而对生殖系统起作用,增强性机能,虽作用缓慢,但较持久。如蛤蚧提取物能增加幼年雌性大鼠子宫和卵巢重量,使去势雄性大鼠精囊和前列腺增重;紫河车含有卵巢激素、黄体激素等多种激素,对睾丸有兴奋作用;蜂乳中含有促性腺激素样物质,可使小鼠卵泡早熟;蛤蟆油对小白鼠发育有良好影响,且能延长雌性小鼠的兴奋期;海马浸膏可使雌性小鼠交尾期延长,处死后见卵巢、子宫肥大,并可使去势小鼠交尾期再现。

  (10)其他作用,海螵蛸、牡蛎、珍珠母等均含有碳酸钙,能中和胃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胆汁中发现的胆汁酸(鹅去氧胆酸、熊去氧胆酸)有溶解胆结石作用;蝮蛇提取物通过促进游离胆固醇的酯化而促进肝脏的异化排泄,从而抑制胆固醇含量的升高;蜂毒也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尤其是蜂毒的组分蜂毒肽尤为突出。

  (11)毒、副作用,虫类药的毒、副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心血管、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及过敏反应等方面,以及肝、肾毒性,给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如蝎毒的心脏抑制和呼吸麻痹作用、大剂量蜈蚣导致溶血性贫血等;近年发现蛇毒、海马、蜈蚣、水蛭等通过严重溶血的间接作用可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对于毒性较大的虫类药,临床使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症、炮制方法和入药剂量,熟悉药物的不良反应,趋利避害,有所遵循;对于过敏体质,不用或慎用虫类药物,或使用时加用具有抗过敏作用的中药,如徐长卿、地肤子、白藓皮、蝉衣等,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

 

责编:刘美玲 夏钰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本站声明/本站留言/广告服务

办公地址:石家庄市翟营南大街43号(槐安路与翟营南大街交口金马国际A1座1803室)

邮编:050031 QQ:1178427225 电话:13373111846

传真:0311-68090489 电子信箱:hbteyang@163.com

Copyright©2002-2018 特种养殖信息网 www.hbtyxh.com 版权所有冀ICP备20002390号-2 技术支持:星象网络科技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16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