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兔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一、兔产业面临的主要挑战与机遇
(一)毛兔、獭兔市场持续低迷,种业举步维艰
我国毛兔、獭兔品种相继育成皖系长毛兔、浙系长毛兔、川白獭兔、甬青獭兔,这是家兔育种者通过几十年的努力,育成的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优良品种,种业完全实现自主。但由于20 13年后,毛兔和獭兔价格一直持续低迷,良种推广量少,种业企业举步维艰。但作为一个优良的品种资源,还得将它保存下来,一旦市场恢复,可迅速开展良种扩繁,恢复生产。
(二)肉兔种业国产品种、配套系推广仍未迈开步伐、市场份额小
我国肉兔种源“卡脖子”问题依然存在。我国2011年育成康达1、2、3号肉兔配套系;2020年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育成蜀兴1号肉兔配套系,四川农业大学2023年育成天府黑兔,但推广面不大,市场接受与引入配套系、品种还有较大差距。
引入肉兔配套系占据我国兔种业“大半河山”。青岛康大、重庆阿兴记分别于2008年、20 10年从法国引入伊拉肉兔配套系;四川哈哥20 14年从法国引进伊高乐肉兔配套系;济源阳光20 15年从法国引进伊普吕肉兔配套系三大配套系,占据了国内主要肉兔种兔市场,对我国兔业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为我国肉兔种业又带来了严峻挑战。
(三)饲料禁抗,兔成活率大幅下降
(1) 国内抗生素使用监管力度大
自2020年7月1日起,禁止饲料生产企业在饲料中添加含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中药类除外)。国内先后查处数批在兔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的案例,并进行了严格处罚。兔场成活率下降,仔兔死亡率升高,兔肉销售量大幅降低,如何寻求抗生素替代品,帮助兔饲料生产企业走出困境任重道远。
(2) 饲料替抗产品效果不显著、难以应对
国内部分高校、科研单位先后开发中草药复方添加剂,面对高昂的成本,未能推向市场。微生态制剂、抗菌肽等产品琳琅满目,但预防腹泻效果与过去使用抗生素差距较大,据养殖户反馈信息,使用效果还是不理想。通过试验肉兔饲粮添加中链脂肪酸(MCT)2400 g/t,对肉兔腹泻和死亡有显著影响,死亡率为19.17%,而添加抗生素组仅为5.83%,显著高于抗生素组,与添加抗生素存在较大差距,替抗产品研发任重道远。
(四)二型兔瘟(RHD2)严重威胁养兔生产
2020年4月,首次在四川省金堂县发现RHD V2,致死率达60%以上。1984年,RHD V 1在我国江苏首次发现,致死率达90%以上,并迅速传播。1984年至今,致病性RHDV毒株被分为3个不同组:经典RHD V、抗原变异RH DVa(G6)、RHD V2(RH DVb/G 1.2),依据欧洲、澳大利亚以及北美等国家的流行病学报道证实,RHD V2传入后会迅速取代其他RHD V毒株成为该地区的主要流行毒株,目前我国RHD V 1、RHD V2均存在。通过科技攻关,目前山东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等已获得“兔出血症病毒杆状病毒载体二价灭活疫苗(VP60株+SC株)”批件,为下一步二型兔瘟防控提供了保障。
(五)兔肉消费需求与愿望逐步提升,潜在市场巨大
据2016—2021年城市居民家庭畜产品消费调研数据,除了重庆、成都以外,广州、北京、南京、郑州等其他城市的兔肉消费需求逐步提升,将逐步改变全国兔肉消费主要依靠川渝兔肉消费市场的局面,未来兔业发展空间巨大。
(六)大食物观带来千载难逢的良机
树立大食物观,向草原、森林、海洋、耕地、动物、植物、微生物等要食物、要热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给兔业发展迎来一次新的发展机遇。我国拥有4亿hm2草原,发展草业为养兔生产提供了非常好的饲草资源,同时,我国林地资源非常丰富,全国拥有33亿(1亩≈666.67 m2)森林,探索林下养兔也将大有作为。
(七)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将促进两地加快发展
成渝双城经济圈是川渝两地的主要养兔区域,也是主要消费区域,利用国家、省市政策驱动,加强在兔业科技、产业等方面的合作,将加快两地兔业转型升级,从而带动全国兔业的发展,为兔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二、我国兔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一)家兔现代育种技术——基因组信息应用
(1) 基因组育种技术
基因组育种技术改变了传统的育种方法。传统方法主要是采用系谱育种,基因组育种在个体和基因信息的基础上,开展基因效应选择。基因组育种技术会加大选种的准确性,缩短世代间隔,降低育种成本,潜力非常大。
(2) 基因编辑技术
基因编辑技术精准修改已有基因序列,改变基因功能和表型。国家越来越注重生态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与传统转基因相比,基因修饰没有引入外源基因,更安全。与基因组育种相比,可以创造新的表型。吉林大学20 16年发表了家兔上第一个基因编辑模型,即敲除MSTN基因,从而产生双肌臀个体。
(二)提高家兔产量——智能化生产
传统小规模、家庭养殖方式逐渐被规模化、智能化养殖所取代,兔舍兔笼建筑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在兔舍建设方面,我国大致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传统兔舍的不断改进,从开放式到半开放式兔舍建设;第二阶段规模化、智能化兔舍的不断更新,欧式兔舍、大棚兔舍、楼房兔舍等在各地不断涌现和创新。在养兔设备方面,同样也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传统兔笼的不断改进;第二阶段是智能化兔笼的不断更新。平层、多层、平层与多层结合欧式兔笼布局,使兔舍得到更合理利用,更能满足兔的生长繁育,操作更便捷、更节能环保、效率更高。
(三)精准营养供给——降低饲料成本
目前,不分品种、不分季节、不分阶段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个配方行遍全国,饲料浪费非常大。如何降低成本?首先要确定生产目标,包括出栏时间、饲料报酬、全程死亡率、兔肉品质、兔毛皮质量等,兔饲料潜力巨大。其次,营养平衡,包括日粮配制技术、饲料使用技术等。再次,饲喂计量设备的研发与精准运用。
(四)养殖环境友好——兔粪污的综合利用
传统散养农户几乎退出养兔行业,大规模养兔和适度规模家庭养兔成为目前养兔的主要方式,过去小规模养兔产生的粪污就地进行消化,对环境污染极小。目前规模化养兔给环境造成了一定压力,粪污的无害化处理是必须采取的措施,开展堆肥发酵生产有机肥料,并应用于种植优质水果、花卉、蔬菜等,还会提高品质,同时开展“果—草—兔—沼—肥”模式,不但可以减少规模养兔对环境的压力,还可提高土壤肥力,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兔综合效益。
(五)兔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兔产品综合效益
目前,兔副产物肝、胆、脾、心、肺、肾等利用率较低,面向市场的主要是兔肉、兔皮、兔毛三大产品,且兔肉主要是以鲜销为主,深加工数量还不到出栏量的10%,兔皮、兔毛受国际和国内影响,市场复苏乏力。如何让兔业健康发展?开展兔产品综合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是必然途径。一是在满足市场供给的情况下,开发高端兔肉产品,如兔肉蛋白粉;改变传统兔肉消费模式,向预调理兔肉和预制菜方向发展,拉动消费;二是利用獭兔皮毛外观美丽、短毛轻便、手感舒适等特点,改变过去以服装加工为主,向家居产品、汽车装饰品、工艺品等方向开发新产品,努力培育市场和品牌;三是近几年兔毛行情低迷,发展的方向值得思考,真正实现小兔子、大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本文有删节)
编辑:岳含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