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野猪
闲话野猪
在闽西北山区的众多飞禽走兽中,野猪是凶猛一族。
我们平常所说的野猪,也称欧亚野猪,属哺乳纲偶蹄目猪科。分布于欧亚大陆及北非和一些岛屿。野猪刚出生时背部有花纹,长大后花纹即消失,这也是区别野猪与家猪的一个明显特征。
山里的野猪食性杂,且食量大。春季,它们啃食春笋嫩竹;酷暑,它们下田消暑把稻田覆为平地;秋天,它们倾窝出动把各种成熟的庄稼侵食殆尽。粗略统计,一年一头野猪要啃食加上糟蹋的食物两千多斤。山里村民视野猪为一种祸害。
野猪是季节性繁殖动物,为一雄多雌制,一头雄野猪最多时可控制八九头雌野猪。一头野猪一年最多可产两窝幼崽,平均一窝四至八头,最多一窝可达十几头。野猪的平均寿命为10年,最长可达20多年,一头雌野猪最高可繁殖上百头后代。但由于自然界捕食小野猪的天敌很多,如豺、狼及猫科动物,所以大约只有一半的小野猪能存活。
成年的野猪性情却十分凶暴,善于搏击,欧洲人对野猪“勇往直前”的精神十分崇拜,他们认为野猪虽然没有角,却是兽类中最凶悍的动物,它的獠牙尖锐而坚硬,可以轻易刺伤敌人;它经常在树干上摩擦肩部下胁,使之成为坚强的盾甲。为此,欧洲的许多纹章以野猪为图案,表示勇猛和万夫莫敌。
雌性野猪为群居性动物,与仔猪能形成上百只的集群。多数时间雌猪与仔猪集成十几二十只左右群体生活,而雄性野猪成熟后多数时间单独活动。
野猪与其它群生动物一样,在平时生活中有一头领头猪,带领群猪四处游荡。遇到紧急情况,便会誓死跟随领头猪,而义无反顾。有经验的猎人,正是利用它们的这一特性,一次竟可猎杀或捕捉多头野猪。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就听说过一枪打到十一只野猪的趣闻:生产队里的曹大伯,是当地有名的老猎人,一次进山狩猎遇到一大群野猪,曹大伯并未畏缩,而是悄然跟踪一段路后,瞅准这群野猪正拥做一团,在领头猪的带领下正过一条悬崖峭壁的羊肠小道。说时迟,那时快,曹大伯瞄准那头最大的领头猪就是一枪,随着一声枪响,只见那领头猪晃了两晃,一咕隆地顺着山崖摔到了崖底,后面的野猪竟然毫不犹豫地跟着跃进崖底,曹大伯到山崖谷底一数,整整11头野猪全成了曹大伯的战利品。
野猪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过去常常成为山里村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但一个时期以来,因开山修路,砍伐森林,加上过度捕猎,已很难见得野猪的一面踪影。这些年,随着人们保护野生动物意识的增强,各项法律法规的健全,在闽西北山区的山林中,又时常可以看到或听到成群的野猪那狼奔豕突的身影和“吁吁”的欢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