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鸽、鹌鹑及特种家禽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 要:鸽、鹌鹑及特种家禽是我国家禽产业的重要分支,其规模化养殖已成趋势,但因品种混杂退化、饲料营养与疾病防控研究滞后、标准化程度低等制约了鸽、鹌鹑及特种家禽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文章结合全国鸽、鹌鹑及特种家禽养殖调研数据,从饲养品种、养殖模式、区域分布等方面分析鸽、鹌鹑及特种家禽养殖现状,简述了鸽、鹌鹑及特种家禽养殖的自动化、机械化程度,指出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促进鸽、鹌鹑及特种家禽产业良性发展提供参考。

  特种家禽(以下简称“特禽”)是指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特种用途的禽类,是家禽产业的重要分支,对于促进肉蛋多样性消费结构、提高农业经济收入及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发挥重要作用。2020年5月29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办公室公布的《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将鸽、鹌鹑列入传统畜禽,火鸡、珍珠鸡、雉鸡、鹧鸪、番鸭、绿头野鸭、鸵鸟、鸸鹋列为特种畜禽 ,而根据近期修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以下简称《畜牧法》),国家支持发展特禽养殖,并要求县级以上政府配套特禽养殖业发展相适应的养殖体系,我国特禽产业或将迎来红利期。

  目前鸽、鹌鹑及番鸭等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已成趋势,但因科研起步晚、品种混杂退化、集约化程度低、产品加工类型单一等制约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文章结合农业农村部2021年对全国31个省(市、区)鸽、鹌鹑及特禽养殖调研数据,从养殖品种、养殖模式、区域分布、饲料营养等方面分析鸽、鹌鹑及特禽养殖现状及装备设施化水平,指出鸽、鹌鹑及特禽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旨在为促进鸽、鹌鹑及特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1 我国鸽、鹌鹑及特禽产业现状

  1.1 养殖现状

  1.1.1 鸽

  家鸽按用途分成肉鸽、蛋鸽、信鸽和观赏鸽, 蛋鸽目前在鸽养殖中约占20%,但尚未从肉鸽范畴内单独列出,本文提到的鸽主要指肉鸽,我国肉鸽养殖已占世界总量的80%以上。

  我国饲养的肉鸽品种有20多个,包括石岐鸽、塔 里木鸽、太湖点子鸽、天翔1号肉鸽配套系、苏威1号肉鸽配套系及白王鸽、银王鸽、灰王鸽、欧洲肉鸽 I 系 (高产)、欧洲肉鸽 II 系(兼用)和欧洲肉鸽 III 系(快 大)等。目前我国鸽业生产中以国外引进品种——美国王鸽、卡奴鸽、欧洲肉鸽为主,地方鸽品种石岐鸽和塔里木鸽养殖较少。

  大规模肉鸽养殖企业普遍饲养多个品种,品种出现频次依次为美国王鸽、杂交王鸽、欧洲肉鸽、石岐鸽。据调研数据,2020年末种鸽存栏约4 633.49万对,2020年商品鸽出栏约4.9亿只。肉鸽生产主要集中于新疆、广东、安徽、四川、山东、江苏、广西、河南和湖南等10个主要产区(图1A),出栏量占全国总量的90%以上,表明我国肉鸽产业区域集中度高,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肉鸽生产中优势明显,出栏量占全国肉鸽出栏量的36.8%。

图片

  图1A 2020 年全国肉鸽主产区商品鸽出栏量

  近年来,肉鸽从传统的“2+2”模式(1对种鸽孵化、哺育2只乳鸽)向多元化养殖模式发展,如“2+3”、“2+4”模式,甚至是“2+5”模式,有效提高了乳鸽的生长性能和种鸽的繁殖率。其中“2+3”模式较为普遍,并实现全季生产,南北方地区企业均采用此种模式;“2+4”模式在南方温度较高的地区如广东等应用期较长,北方短期使用;“2+5”模式种鸽淘汰率高,仅能短期采用,多见于广东等省份。“2+4”或“2+5”模式具有缩短种鸽产蛋间隔和繁殖周期的优势,但因乳鸽数增加,对营养要求高,故而肉鸽场应结合市场需求、季节性等因素灵活选用适宜的养殖模式,建议在温度较低、市场疲软、种鸽性能低下时选用“2+3”或“2+2”模式保障成活率或均匀度。

  我国鸽养殖的饲料配方还处于摸索阶段,目前鸽的原粮(主要成分为小麦、玉米、高粱、豌豆等)无法满足其对矿物质和盐分的需要,保健砂是鸽养殖特有的饲料添加剂。现阶段肉鸽养殖中100%全价颗粒料应用较少,多数肉鸽养殖企业外购颗粒料或自配原粮:外购颗粒料虽价格比自配料高,但原料价格不可控且有上涨趋势,外购饲料和自配料的成本差距有可能会缩小;自配原粮操作流程相对于自配颗粒料更简单,且豌豆、高粱有价格优势。

  1.1.2 鹌鹑

  我国鹌鹑规模养殖在1970年后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全国有鹌鹑祖代场27家、父母代场500多家,我国蛋鹌鹑存栏约4亿只,肉鹌鹑年出栏约1亿只。除西藏以外,我国其他省市均有饲养 。我国鹌鹑的主 要饲养品种为朝鲜鹌鹑、神丹1号配套系、迪法克(FM系)鹌鹑、中国白羽鹌鹑、南农黄羽鹌鹑、黑羽鹌鹑及自别雌雄配套系。据调研数据,2020年底种鹌鹑存栏约1 069.81万只,2020年鹌鹑年存栏量前十的为河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广东、山东、辽宁、湖北等省。育雏期鹌鹑主要采用地面平养、网上平养和笼养3种模式;育成期及产蛋期鹌鹑养殖多采用全封闭式、半封闭式或开放式笼养模式。目前尚无鹌鹑专用的饲料营养标准,多参考鸡的营养标准配制饲料。

  1.1.3 特禽

  1.1.3.1 火鸡

  我国火鸡饲养以平养为主,规模化程度低。养殖品种以引入品种青铜火鸡、尼古拉斯火鸡和贝蒂纳火鸡为主。据调研数据,2020年末我国种火鸡 存栏约6.6万只,商品火鸡出栏约8.67万只,火鸡养殖主要集中于广西、河南、江苏等省(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河南省火鸡出栏量占全国出栏总量的67.3%。

  1.1.3.2 珍珠鸡

  我国最早于1956年从苏联引入珍珠鸡,20世纪80年代开始规模饲养。据调研数据,2020年末珍珠鸡种鸡存栏约2.5万只,2020年珍珠鸡商品鸡出栏约38.52万只,养殖区域主要位于广东、河南、宁夏、江苏、重庆和云南等省(市、区),其中,广东省珍珠鸡生产优势明显,其2020年珍珠鸡出栏量占全国总量的56.8%。

  1.1.3.3 雉鸡

  我国是世界上养殖雉鸡最早的国家,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雉鸡发展的黄金时代,分别驯养和培育了河北亚种雉鸡和左家雉鸡,并从美国引进了七彩雉鸡、黑化雉鸡、白化雉鸡、特大型雉鸡和浅黄色雉鸡,极大地丰富了我国雉鸡遗传资源。国内雉鸡主要养殖品种有美国七彩山鸡、河北亚种雉鸡、左家雉鸡、黑化雉鸡(孔雀蓝雉鸡)、特大型雉鸡、白化雉鸡、申鸿七彩雉和浅黄色雉鸡等。据调研数据,2020年末我国种雉鸡存栏约21.5万只。2020年我国商品雉鸡出栏约286.88万只,主要养殖区域为江西、广东、山东、湖南等省(市)(图 1B)。

图片

图1B 2020 年全国雉鸡主产区商品雉鸡出栏量

  1.1.3.4 鹧鸪

  我国20世纪80年代从美国及加拿大等引进鹧鸪,目前人工饲养的主要是美国鹧鸪。据调研数据,2020年末我国种鹧鸪存栏约62.63万只,2020年商品鹧鸪出栏约543.88万只。养殖主产区分布于广东、江苏、广西等省(区),其中,广东省鹧鸪出栏量占全国总量的89.5%。

  1.1.3.5 番鸭

  番鸭于明朝中后期从海外引入我国,率先在福建沿海地区繁衍生长。据调研数据,2020年末我国种番鸭存栏约214.87万只,2020年商品番鸭年出栏约 1.12亿只,番鸭主产区在福建、广东、广西、 江苏、浙江、江西等省份(福建省番鸭出栏量根据其种 番鸭存栏量测算而得)(图 1C)。

图片

  图1C 2020 年全国番鸭主产区商品番鸭出栏量

  我国番鸭养殖品种有黑羽番鸭、白羽番鸭、花羽番鸭、赣西北番鸭、温氏白羽番鸭1号番鸭和克里莫番鸭。 番鸭在我国南方饲养较多,近年来随着饲养技术的优化,北方舍内饲养获得成功,产蛋和生长速度接近南方饲养水平,目前番鸭的饲养已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 番鸭养殖模式由过去的散养、放养、地面圈养向网上平养、笼养转变,但由于笼养的生产成本较高,目前还不能够普及,国内除温氏集团外,仍以散户养殖为主。

  目前尚无番鸭专用的饲料营养标准,主要参考鸭的营养标准配制饲料,但番鸭与其他品种鸭在消化生理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故不能直接照搬其他鸭的营养需要标准。关于黑羽番鸭的营养需求已有相关研究,尚未在生产实际中推广。

  1.1.3.6 绿头鸭

  我国人工饲养的绿头鸭多为美国绿头鸭。据调研数据,2020年末绿头鸭种鸭存栏量51.9万只,2020年商品绿头鸭出栏约1 459.13万只。我国绿头鸭养殖主产区集中于广西、江苏、广东、安徽、湖北等区域。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在绿头鸭生产中优势明显,绿头鸭出栏量占全国的50%以上(图 1D)。

图片

  图1D 2020 年全国绿头鸭主产区商品绿头鸭出栏量

  1.1.3.7 鸵鸟

  我国养殖的鸵鸟均为引入品种,主要有非洲鸵鸟、红颈鸵鸟和蓝颈鸵鸟。据调研数据,2020年末鸵鸟种鸟存栏约1.2万只、2020年商品鸵鸟出栏约6.53万只。饲养区域分布于黄河流域,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内蒙古北部地区也有养殖,养殖主产区分布于甘肃、河南、广西等省区(图1E),其中,甘肃省鸵鸟生产优势明显,鸵鸟出栏量占全国的30%;鸵鸟加工企业多分布于广东、福建、江苏和浙江等省。鸵鸟主要以饲草为主食,粮食等精饲料占10%。

图片

  图1E 2020 年全国鸵鸟主产区商品鸵鸟出栏量

  1.1.3.8 鸸鹋

  我国鸸鹋最初主要集中于动物园,1989年广东省开始人工规模养殖,广东新基鸸鹋实业有限公司2000—2008年已完成3个品系(产蛋、产肉、产油)及3级(原种 - 祖代 - 母代)的基础选育工作。2020年商品鸸鹋出栏量约5 000只。国内鸸鹋养殖集中于广东省,其余多散在分布于各省(市、区)的动物园。

  1.2 装备设施化水平

  1.2.1 鸽

  目前肉鸽场的鸽舍多采用全封闭或半封闭式建造,通过湿帘、风机及卷帘等控制鸽舍环境,并安装自动喂料、自动饮水、自动清粪及定时光照和定时喷雾消毒等设备,初步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肉鸽养殖企业机械化和自动化使用率较低,主要原因是缺少专业服务肉鸽养殖的设备制造与环境控制企业,成本过高;料机、饮水乳头故障率高,技术尚不成熟;同时也有研究认为行走式喂料机约束了种鸽采食时段,加大了病菌横向传播的概率。

  1.2.2 鹌鹑

  自动喂料、自动收蛋、自动清粪等机械化 设备已在鹌鹑生产中推广。国内规模化鹌鹑养殖场单舍饲养量在5万只以上,安装自动喂料设备、6层半阶梯笼、履带式自动清粪,提高了生产效率;但在偏远地区仍有大量简易舍笼养的鹌鹑,规模化、设施化水平低,收蛋、清粪以人工为主。

  1.2.3 特禽

  采用笼养模式的番鸭养殖场(户)的设施化水平逐步提高,番鸭舍一般采用自动饮水、自动上料、自动控温、自动清粪等设备,但由于成本高,很多散户仍以网床或地面平养为主,除了配备水线、湿帘、风机等设备外,无其他自动化养殖设备,装备设施化程度较低。 在广东、江苏等鹧鸪养殖大省,鹧鸪养殖呈规模化趋势,多采用笼养模式,鹧鸪舍配备自动饮水线、自动喂料设备及温控设备等,实现了养殖自动化;但部分鹧鸪养殖散户采用平养或散养模式,配备简易的料槽和饮水槽,收蛋、清粪等以人工为主,自动化程度低。绿头鸭、雉鸡、鸸鹋、鸵鸟等特禽在我国大多以散养为主,自由采食与饮水,生产管理较为粗放,养殖装备较少或无。

  2 我国鸽、鹌鹑及特禽产业面临的问题

  2.1 品种退化普遍存在,良种繁育体系亟待加强

  我国鸽、鹌鹑及特禽大部分品种的选种、育种工作缺失,无法形成完整规范的系谱;同时专业的育种场严重匮乏,稍具规模的养殖场以自繁留种为主,种质开发力度不够,饲养企业缺乏专业的育种人才。国内育种企业、专家虽开展鸽、鹌鹑等的品种选育工作,但与蛋鸡、肉鸡相比,鸽、鹌鹑等品种资源有限,且挖掘、评价较少。

  2.2 饲料营养标准缺乏

  目前鸽、鹌鹑及特禽大部分品种的营养需要量仍无标准饲料配方,大多是根据经验配制,或直接参照鸡和鸭的营养需要量。近年来虽已开展肉鸽粗蛋白、代谢能、氨基酸、钙和磷需要量及蛋用鹌鹑和黑番鸭代谢能、蛋白质等的研究,但合理性和精准性有待提高。另外,肉鸽饲料还需要保健砂作为矿物质饲料辅以维持自身对矿物质、维生素等的需求,更为肉鸽营养需要量的研究加大难度。

  2.3 疫病防控研究滞后,主要疾病专用疫苗匮乏

  目前发现鸡白痢沙门氏菌、H9N2亚型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球虫、禽腺病毒等均能感染鸽、鹌鹑及特禽; 此外,尚有一些特有传染病,如鸽毛滴虫、雉鸡大理石皮病、鹌鹑溃疡性肠炎等。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立项研究,除鸽新城疫疫苗正在进行新兽药注册外,其余疾病尚无专用的疫苗,一些疾病现阶段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治主要参考鸡、鸭。

  2.4 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机械化、自动化研发高投入与市场需求较少制约着专业研发企业投入,虽然近年来鸽、鹌鹑及番鸭、鹧鸪等特禽探索自动饲喂,但设备在养殖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自动落料食槽饲喂装置由于长时间在食槽内存储饲料,会导致饲料发霉,同时自动喂料机故障率也较高,养殖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仍未解决大量耗费人工这一问题等。

  2.5 产品深加工技术亟待创新

  鸽、鹌鹑及特禽产品消费以冰鲜鸽、活鸽、活特禽及鲜蛋为主,肉鸽、鹌鹑和鹌鹑蛋等烹饪方法虽有煮、炸、烤等,但相对于其他禽类制品加工而言,加工方法较为单一,目前市场上虽涌现了以乳鸽、鹌鹑蛋等为主要原料进行初加工或深加工的半成品、再制品等,但分割食品、休闲食品及深加工食品等缺乏,无法满足当前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另外,缺乏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2.6 缺少有价值的统计数据

  数据准确性不高会造成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宏观管理部门的政策扶持和引导存 在盲目性,不利于行业的整体规划和布局。此外,数据统计仍停留在较浅层面,没有形成系统的产业基础数据,导致分析、预测准确度不高。

  3 我国鸽、鹌鹑及特禽产业发展对策

  3.1 总体规划布局,政策引领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鉴于鸽、鹌鹑及特禽产业的养殖正在由传统的资源优势向现代化 技术、资本优势转变,未来产业布局鸽、鹌鹑及特禽企业一方面要选择接近市场消费的地区,另一方面选择产业资本、技术的优势地区,或者产业规模集聚、产业链条完善的地区,与此同时,要考虑区域产业发展的经营效益问题。

  《畜牧法》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采取措施支持建立与特禽养殖业发展相适应的养殖体系,相关部门在加速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的同时,应帮助养殖户融入市场、推广新的品种技术、拉动产业链条、实现多层次增值,建立多元化、多渠道鸽、鹌鹑及特禽产业投入机制,加强对鸽、鹌鹑及特禽良种繁育体系、产品加工流通体系、疫病防疫体系和养殖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加快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为行业更快更好发展提供强大的后备技术力量。

  3.2 加强特禽及鸽、鹌鹑遗传资源挖掘与利用,推动品种(配套系)培育创新与品质提优

  一是对现有鸽、鹌鹑及特禽种业市场进行规范管理,完善良种繁育体系; 二是开展种质资源调查,挖掘种质资源,利用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实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三是加大科研投入,促使科研院所积极参与鸽、鹌鹑及特禽品种或配套系培育,并充分发挥大型龙头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建立健全鸽、鹌鹑及特禽育种与评价体系。

  3.3 系统开展特禽营养需要及鸽、鹌鹑饲料营养标准制定

  鸽、鹌鹑及特禽养殖场在生产中多数依靠经验型饲料配方,合理性和准确性面临挑战,目前虽有鸽、鹌鹑等传统家禽营养需要的研究,但尚不系统与完善。基于此,一方面进行鹧鸪、火鸡、绿头鸭、番鸭等对常用饲料原料的能量、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率研究,建立特禽饲料营养价值数据库;另一方面,开展鸽、鹌鹑不同生产阶段饲养标准的研发制定。

  3.4 加快设施设备研发,创新养殖模式与装备

  建议科研院所、设备厂商和致力于标准化规模生产的鸽、鹌鹑及番鸭、鹧鸪等特禽企业共同进行新型养殖设施、设备研发及标准制订(智能化喂料机、饮水器、孵化机、环控设备等),争取早日实现鸽、鹌鹑及番鸭、鹧鸪等特 禽养殖设备标准化、设置模式化、控制自动化、智能化,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对于雉鸡、绿头鸭、鸵鸟等特禽,需根据不同省(市、区)经济社会条件及环境气候特点,研究适合于当地不同养殖规模的生产技术,因地制宜设计禽舍结构,结合饲料营养、疫病防控等技术,实现生态化养殖。

  3.5 构建信息体系,畅通产销渠道

  针对鸽、鹌鹑及番鸭、鹧鸪等特禽产业相关数据和信息不完善,一是要围绕产业发展,进行生产规模、生产成本和效益、产品加工与流通、市场价格与供求等方面的典型实地调查和统计抽样调查,形成基础性、系统性的数据和资料;二是要进行产业发展的动态监测和信息收集,及时收集、整理、发布产业发展的各种有效信息,以指导生产经营者行为,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要在养殖主产区设立监测点。此外,要以各级畜牧兽医服务系统为基础,在鸽、鹌鹑及番鸭、鹧鸪等特禽养殖加工重点地区大力实施信息入户、信息入场、信息入企工程,构建完善的产业信息体系。

  3.6 丰富产品种类,拓展消费市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要加大鸽、鹌鹑及番鸭等特禽深加工产品研发力度,如以乳鸽、番鸭为原料的半制品、再制品、精制品等,鸽蛋及特禽蛋中功能性成分的提取,研制、生产出更多特色、个性化产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餐饮消费仍是鸽、鹌鹑及特禽产品的主要市场,户内消费即家庭消费尚需挖掘。新形势下,要打开家庭消费市场,利用电商和商超直供(京东、盒马鲜生等)拓展中高端销售渠道。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本站声明/本站留言/广告服务

办公地址:石家庄市翟营南大街43号(槐安路与翟营南大街交口金马国际A1座1803室)

邮编:050031 QQ:1178427225 电话:13373111846

传真:0311-68090489 电子信箱:hbteyang@163.com

Copyright©2002-2018 特种养殖信息网 www.hbtyxh.com 版权所有冀ICP备20002390号-2 技术支持:星象网络科技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16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