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鸵鸟养殖户即将用到的雏鸵鸟的管理技术


  雏鸵鸟是指3月龄以内的鸵鸟。育雏是养殖鸵鸟成败的关键,育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鸵鸟场的主产效率,决定鸵鸟产业的经济效益。雏鸵鸟的培育是鸵鸟养殖中最困难的一环,也是对技术和经验要求最高的一环。近两年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饲养技术水平,使雏鸟的成活率不断提高,现在大部分鸵鸟场雏鸟成活率低的问题已基本解决。但对于一些缺乏生产经验或缺乏技术力量的鸵鸟场,这些问题仍然存在,育维成活率仍然很低,应引起生产者的高度重视。

  1、影响鸵鸟育雏成活率低的原因

  1.1 饲养密度

  一般1周龄雏鸟的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3~4只较为合适,以后随着雏鸟日龄的增大和生长速度的加快,我们逐渐降低饲养密度。而现在生产中我们有些饲养场的雏鸟饲养密度每平方米为5~6只,甚至更多,由于饲养密度大,经常会引发雏鸟的眼病和消化道疾病,雏鸟异食癖等病,同时也使部分鸟群活动量和采食量变小,生长速度减慢,使一些病弱鸟不能很好的康复,发病率、死亡率增高,也就造成育雏成绩下降,饲养成本增加,经济效益降低。

  1.2 饲草供应

  由于雏鸟对饲草的要求较高,3月内的雏鸟只能饲喂一些鲜嫩的饲草和部分草的茎杆,否则会造成消化不良、前胃阻塞,近几年里因饲草不足,直接或间接造成鸟的死亡数能占鸟整个死亡数的40%以上,虽然大部分饲养场通过改良饲草基地,种植新的饲草品种,基本能保证鸟的饲草供应,从根本上解决了因词草带来的损失起到了显著的效果。但现在仍有个别饲养场存在饲草紧缺的问题,给生产造成相当大的损失。

  1.3 饲管人员的制约

  饲养人员素质的高低明显影响育雏的成绩,饲养人员缺乏责任心,工作粗放,对鸟群出现的问题未能及时处理等情况很多,饲养场地的环境卫生管理较差,特别是秋天霉雨季节雏鸟往往关在室内数天至10天,由于饲养密度高,雏鸟排泄量大,地面极易潮湿,育雏室低层的空气中氨浓度增加,因而造成雏鸟发病死亡率增高,这就与饲养员能否正确及时掌握鸟群情况,及时更换地面垫物等管理关系甚大。

  另外饲养人员的流动性太大,给饲养工作也带来一定的影响。

  2. 提高育雏成活率的若干措施

  2.1 育雏前的准备

  育雏前必须对育雏条件进行充分准备和检查,确保育雏过程的顺利进行。

  2.1.1 饲养员的选择

  选择优秀的饲养员是取得育雏成功的第一步。雏鸟饲养工作时间长,喂料次

  数多(特别是在前一月),青饲料要求高,日常卫生工作严格,观察记录内容多等。因此负责雏鸟的饲养员要求责任心强,工作细致,耐心勤劳,特别是天气突然变化时,饲养员能否及时采取措施,护理小鸟十分关键,饲养员在上岗前一定要接受培训。

  2.1.2 清洁消毒

  入前必须对育雏室及运动场进行全面清洁消毒处理,对于刚刚结束上一批雏鸟培育任务的育雏室,先清除地面上的粪便及垫料后,用2%烧碱对育雏室及运动场进行喷酒消毒,待地面干后,换入干净的新沙然后铺好育雏床单。在入维前1~2天,对育雏室、育雏用具一起彻底熏蒸消毒(按每立方米20g高锰酸钾+40mg福尔马林)。

  2.1.3 试温

  育雏前1~2天打开所有保温设施,检查育雏室保温能力是否能满足育雏要求,同时还要检查通风换气情况。

  2.1.4 预备保健药品

  在入雏前要准备好雏鸟的饲养饲料和一些保健药品。

  2.2 入雏后的管理

  育雏鸟的保温,雏鸟没有皮下脂肪层来保温,所以需要人工加温,出壳后前两月的保温工作是育雏的关键,特别是出壳后前两月的腹部温度对雏鸟的成活尤为重要。雏鸟对温度的变化极其敏感,温度略低,雏鸟就会发出吱吱的叫声,如温度再下降,雏鸟就会挤堆,这时一些病小鸟就可能会发生踩踏致伤或窒息死亡。如温度稍高鸵鸟就会张口呼吸并发出急速的叫声。所以我们在育雏过程中要根据雏鸟的活动状态来灵活控制温度。前几年育的供温设施用红外线灯、石棉板加热器和电热硅等,经过许多饲养者的艰苦探索和总结,现在我们主要以“地坑+温棚”的模式进行育靠,“地坑+温棚”造价低廉、操作简便、受温面积大而均匀且保湿效果好,通过我们实践推广已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另外,在保温的同时,还应注意有效通风,以保证育雏舍空气新鲜(见表1)。

  在孵化期间,如果温、湿度控制得好,卵出的雏鸟不水肿、不干皱,这样的雏鸟健壮、好管理、成活率高。反之,如果湿度过高,则孵化出的小鸟腿部,腹部、头、以及颈部都极度水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很快促使它降低湿度就会使多数脱水,衰弱而死亡,只能让其缓慢地降低湿度,效果才能好些。孵化期间若湿度太低,以致雏鸟削减质量过多,雏鸟出壳后就有脱水症状,只有增大育雏湿度,才能取得理想效果。一般育雏的湿度为1周龄50%~60%、2周龄60%~65%、3周龄以后65%~75%。

  2.3 开食、饮水

  雏鸟出壳后2-3天的营养需要可以由卵黄提供,所以也不要急着强迫其开食,在卵黄被充分吸收后,雏鸟才有饥饿感,试图采食,这时应先让其饮水。水对雏鸟来讲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充足的饮水,雏鸟不仅会口渴,而且影响它的正常开食,甚至能使机体脱水,所以整个育雏期间要不断供给清洁饮水,饮水器要低,以保证雏鸟不被淹死和弄湿腹部,如果在饮水中加万分之一的高锰酸钾能起到清肠的作用,效果会更好。在雏鸟饮水后的2~3小时,再喂给混合饲草料。开食时可用手敲打盆中的饲料模,吸引雏鸟的啄食行为,也可让已开食的一两只周内的小鸵鸟引导它们开食,雏鸟会很快学会采食。切碎的苜蓿叶、苣荬菜叶、莴苣叶等都是很好的开食饲料。

  2.4 运动与光照

  适宜的运动是保证雏鸟健康和骨骼正常生长的必要条件,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每天应保证雏鸟有一定的运动时间,同时也能使雏鸟吸收一定的光照,在晚秋、早春和冬季气温低而不能放出舍外时,可以打开部分窗户或把鸟群赶到温棚下采光,阳光对雏鸟尤为重要,因此我们也要解决好育雏舍的采光问题。

  2.5 清洁卫生

  清洁卫生对育雏成功与否至关重要。雏鸟出壳后一周内每天用碘酒消毒脐部。雏鸟开始饮水的前3天,可在其饮水中加入万分之一高锰酸钾,清洗胃肠道,每天要多次清扫收集垫布上的粪便,并坚持每天消毒一次。对消毒药的使用应遵守几种消毒药的交叉使用原则,提高消毒效果,另外当雏鸟到20天龄时,卵黄基本吸收完了。肚脐也愈合了,鸟群的排泄量也增大,要取掉火坑上的垫布,让鸟适应在沙土中生长活动,取垫布时要在晚上一次取完,不能一小块一小块的取,这样能避免雏鸟初见沙子的好奇感,而形成啄沙习惯。

  2.6 鸟群观察

  鸟群饲养观察是雏鸟饲养中重要的工作内容,饲养员每天晚上必须对1天的观察内容进行总结,书写饲养日记。饲养观察内容如下:

  2.6.1 采食与饮水

  观察雏鸟的采食量和饮水量,及时发现采食下降情况,并分析其起因和处理措施。采食量下降是雏鸟健康与否的明显特征。

  2.6.2 粪便观察

  观察雏鸟排粪量、形态及气味,排粪量下降或不排粪,排颗粒状是前胃阻塞的特征,应及时进一步触摸检查;排稀粪、有恶臭是消化不良或消化道炎症的特征,正常粪便是面团状,似猪粪。

  2.6.3 外伤观察

  鸵鸟好动、易引起外伤,每天应仔细观察鸵鸟有无外伤,特别是其腿部。雏鸟腿部损伤,很容易引起跛行,一经发现要及时处理。

  2.6.4 精神状态的观察

  健康鸵鸟精神饱满,合群性强,对外界刺激性敏感。如出现缩头、离群、精神呆滞则是病鸟的表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本站声明/本站留言/广告服务

办公地址:石家庄市翟营南大街43号(槐安路与翟营南大街交口金马国际A1座1803室)

邮编:050031 QQ:1178427225 电话:13373111846

传真:0311-68090489 电子信箱:hbteyang@163.com

Copyright©2002-2018 特种养殖信息网 www.hbtyxh.com 版权所有冀ICP备20002390号-2 技术支持:星象网络科技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16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