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滦南:鸵鸟养殖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金钥匙”
养殖户王秀瑞给鸵鸟喂青菜。刘唯清摄
近日,在河北省滦南县扒齿港镇后营村的一处鸵鸟养殖场内,30多只体高近两米、平均体重超过100公斤的鸵鸟正悠闲踱步。养殖户王秀瑞手持青菜走进场地,这群“大块头”立刻靠近围栏,伸长脖颈等待投喂。
鸵鸟具有抗病力强、饲料简单、效益多元三大特点,王秀瑞最初通过网络了解到鸵鸟养殖的发展潜力,便凭借多年积累的养殖经验,果断踏上了鸵鸟养殖道路。
滦南县扒齿港镇后营村鸵鸟养殖场。刘唯清摄
“别看它们个头大,但是很让人省心。”王秀瑞抚摸着鸵鸟脖颈介绍,这些鸵鸟以玉米、干草和青菜为主食,不需要复合饲料。更难得的是其生态特性,鸵鸟抗病能力强,饲养过程几乎不使用药物,符合绿色养殖要求。
鸵鸟养殖效益多元,肉、蛋、毛、雏鸟都能产生收益,与传统养殖业相比,鸵鸟养殖综合效益显著。鸵鸟蛋富含优质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价值比普通鸡蛋高出很多,经济价值可观。“收蛋的时候要特别小心,太珍贵了,必须轻拿轻放。”王秀瑞说。
养殖户王秀瑞展示鸵鸟羽毛。刘唯清摄
作为“可再生资源”,羽毛是鸵鸟养殖产业链中“隐藏的宝藏”,目前主要出口韩国用于制作高端工艺品。鸵鸟寿命可达70年,其中产蛋期就有20年,是名副其实的“长效产业”。据测算,每只鸵鸟年收益可达3500元。
养殖户王秀瑞展示鸵鸟蛋。刘唯清摄
在王秀瑞带动下,扒齿港镇一些农户也动了心思,准备加入鸵鸟养殖行列。王秀瑞表示会积极提供技术支持,让鸵鸟养殖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增收的“金钥匙”。(本文有删节)
编辑:岳含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