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大山里的“养猪娃”

  在我市边远民族地区,同样涌动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

  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平台,一位“90后”大学生在盐边县箐河傈僳族乡“修炼”一本独门致富“秘籍”——养野猪。

  从2012年建立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以来,这些长着獠牙、鬃毛的野兽已经创造了100余万元的经济效益。在当地,野猪,已被“驯化”成农民致富的“家畜”。

  8月14日,刘路在合作社养殖基地查看野猪仔生长情况。

  把野猪当宠物养

  为了更加紧密地对接市场,农业专合组织一般更愿意选择在交通便利的区域设立机构,可盐边县箐河傈僳族乡万代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却深藏在密林山野中。当地的乡亲们说:“这个合作社,是个‘兽穴’。”

  8月14日,记者走进箐河傈僳族乡箐河村傈僳湾组,见到了在村民口中的“兽穴”——万代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今年25岁的刘路是合作社的负责人,说起野猪养殖的初衷,刘路的一番话让记者十分意外。“当初只是想把野猪当宠物养。”刘路说,当时自己在读高中,放假赶集,看到有人在卖野猪仔,觉得它们十分可爱,就买了下来当宠物喂在家里。

  4头野猪仔在刘路家里安了家,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不安分”,“野猪不像家猪,敏感、易怒、力气大,个头稍微大些,一个成年人完全对它们不构成威胁,饲养普通家猪的圈栏对它们根本不起作用,‘越狱’是常有的事。”刘路笑着对记者说。

  为了把野猪留在家里,刘路一家人改造了家里的圈舍,为野猪开小灶烹制“营养餐”……在全家人的支持下,当2007年刘路考上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时,他豢养的“宠物猪”已经达到20头左右。

  野猪群的规模越来越大,并且“侵占”了饲养家猪的资源,刘路一家干脆“腾笼换猪”,变饲养家猪为饲养野猪。

  大学生卖起了野猪肉

  刚开始本想把野猪当宠物养,没想到几年下来,刘路家的野猪数量越来越多,怎么办?

  一进大学校园,刘路就开始在野猪身上打起了“算盘”。

  “卖野猪肉不是件容易事,关键是市场要找准。”经过一番市场调查,刘路发现,市场上家猪肉多见,而野猪肉不多见,所以很多消费者即使看到野猪肉也不敢轻易购买。刘路和家人商量,要跳出传统的销售渠道,开辟新的市场:把野猪肉作成腊制品,在上海市场销售。

  从刚开始利用同学关系卖野猪肉,到后来拥有越来越多的回头客和新顾客,刘路在“象牙塔”里把生意作得红红火火。虽然学的专业是物流管理,但是这个年轻人在大学期间开始跨专业研究销售专业方面的学问,目的是为了搭建自己的销售网络、改变销售策略以扩大野猪肉销售……

  4年下来,在野猪身上赚到第一桶金的刘路有了新的谋划——建自己的养殖场,搞加盟营销,让野猪成为家乡更多乡亲的“摇钱树”……

  创业路上不停步

  饲养野猪属特种养殖范畴,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相关政策支持下,刘路大学毕业后拿到了属于自己的特种养殖许可证。

  2012年,刘路成立专业合作社,猪种、技术、配种、防疫、保险全由合作社承担。截至目前,万代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有成员户186户,辐射户达到500余户。刘路也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致富带头人,然而,要当好这个“带头人”,并非易事。

  有一年,刘路自家饲养的野猪感染了急性胸膜炎。“一晚上就死了100多头商品猪”,换算成货币就是16.5万元。创业初期累积的10多万元打了“水漂”,对于年轻创业者来说,这是一个惨痛的教训,不是养殖专业出身的刘路却没有气馁,而是确立了新的学习目标——当一个野猪养殖的“土专家”。

  为了尽快掌握规模饲养野猪的专业技术,刘路按照书本、互联网、农业专家传授的知识对照实践,很快就掌握了从猪仔的饮食习惯到成年猪疫病防治等一系列有关于野猪饲养的专业农技。

  现在,这个“90后”年轻人自己配备野猪食谱,自己给圈舍做防疫,自己申请了产品商标,自己坐在谈判桌上和客户谈生意。

  “下一步我要做电商。”刘路对记者说。现在,他家成了傈僳湾村民小组第一家接入100兆专网宽带的网络用户,根据他的设想,最快3个月网络销售平台就将搭建起来。目前,合作社的野猪肉不光在攀枝花本地市场上销售,还销往北京、上海、成都等地,“今后有了电商平台,我的产品还能销得更远。”刘路信心满满地说。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本站声明/本站留言/广告服务

办公地址:石家庄市翟营南大街43号(槐安路与翟营南大街交口金马国际A1座1803室)

邮编:050031 QQ:1178427225 电话:13373111846

传真:0311-68090489 电子信箱:hbteyang@163.com

Copyright©2002-2018 特色养殖产业网 www.hbtyxh.com 版权所有冀ICP备20002390号-2 技术支持:星象网络科技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16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