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养蜂人:青海湖畔追逐春天

  8年前,杨代赟夫妇成了职业养蜂人,常年背井离乡,追逐着花期,过着风餐露宿的生活。从气候温润的四川内江到家乡陕西汉中,从陕北延安再转场至高原青海湖畔。

  追逐花期的旅程

  每年12月至次年3月,杨代赟奔走四川,3月至6月,在陕西汉中、延安等地采苹果、槐花及油菜花蜜,6月底,当高原的油菜花绽放时,他们又来到高原圣湖青海湖旁。

  从海拔500多米的四川到海拔近4000米的高原湖畔,杨代赟和妻子吃尽苦头,用他的话说,养蜂人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从家乡到青海的路程有1300多公里,坐卡车需要1天2夜,蜂箱及生活必需品的重量超过8吨。“追逐花期的日子艰辛又漫长。”杨代赟说。

  收获的路上脚步匆忙

  在杨代赟的心里,最辛苦的不是他和妻子,而是和他们“日夜厮守”的蜜蜂。尽管他的手上全是被蜜蜂蜇后留下的小黑点,但他依然将蜜蜂们亲切地称为“园丁”。杨代赟说,每天7点,小蜜蜂们就要“出工”,晚上点7多才能“收工”,当他和妻子听到蜂箱旁发出巨大的嗡嗡声时,就知道蜜蜂们又开始排蜂蜜中的水分了。他说,蜜蜂采回来的蜜都是稀的,它们需要不断地振动翅膀将水分排干,酝酿出浓度约为42度的成熟蜜。

  “工蜂的寿命很短,冬季冬眠不劳作时寿命约为3个月,到了繁忙的7月、8月,它们只能活20来天,很多真是累死的。”杨代赟说,每次看到蜂箱旁死去的蜜蜂,他的心里也不是滋味。

  寻觅故乡

  在离青海湖二郎剑景区不远处的公路旁就有他们的蜂房,占地约1亩,勤劳的妻子就像“蜂房姑娘”,做饭、生火、洗衣,照顾着丈夫。他们的帐篷是特意定做的,是一个约25平方米的铁皮折叠房。为了防风雨,外面还套了一层军用帆布,折叠床、炊具、洗脸用品整齐地摆放其中。

  “平日里,我们不怕下雨,就怕吹风,下雨最多冷点,但高原一吹风,我们住的帐篷经常被吹走。”杨代赟说,去年7月,青海湖畔的一场大风曾吹走他们住的帐篷和被子,很多东西是他第二天骑着摩托车在2公里以外的草滩上找到的。

  杨代赟的妻子龙显平在蜂场里养了8只鸡,除了希望鸡长大后能为她和丈夫改善伙食,也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但这个暑假,为了给儿子煲汤,她特意宰了2只。

  高原的秋叶已经泛黄,油菜花已不再绽放,而杨代赟千里外的家乡,树木枝叶依旧繁密,那里有他年迈的父母,还有懂事的儿子。杨代赟说,有妻儿的地方就是家,有家的地方就是故乡。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本站声明/本站留言/广告服务

办公地址:石家庄市翟营南大街43号(槐安路与翟营南大街交口金马国际A1座1803室)

邮编:050031 QQ:1178427225 电话:13373111846

传真:0311-68090489 电子信箱:hbteyang@163.com

Copyright©2002-2018 特色养殖产业网 www.hbtyxh.com 版权所有冀ICP备20002390号-2 技术支持:星象网络科技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16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