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大鲵苗种无需外购 品种看台

  “去年,我市出台《关于加快大鲵产业发展的意见》后,大鲵养殖及利用开始高速发展起来。”12日,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曹豫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近年来,随着大鲵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种苗“瓶颈”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全市年繁育大鲵苗种达9.5万尾,基本结束苗种外购历史。

  我市大鲵的养殖主要集中在武陵山区和渝东北三峡库区等区域,在大多数区县均有大鲵养殖企业,主城周边铜梁、九龙坡、璧山、潼南等区县也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并建起2个大鲵自然保护区。“今年,全市预计繁育大鲵苗种将达到9.5万尾,多数养殖企业具备自养自繁能力,基本结束了苗种外购的历史。”曹豫说。

  当前大鲵的主要养殖模式,属于仿生态养殖。“我市大鲵养殖成本在100—600元/公斤不等,亲本2.5公斤左右养殖成本约2000元/尾,相对较高。”曹豫介绍,与之相对应的是,大鲵销售价格却在不断走低,从两年前的1000多元一斤降到现在的三四百元一斤。

  曹豫说,大鲵在驯养繁殖及商品生产中存在几个问题:首先,许多业主期望投入大鲵产业,由于技术条件不过硬、养殖设施不完善等原因,大部分业主办不了经营利用许可证,导致无法正常销售。其次,养殖户引进亲本种质质量普遍较低,产卵数量较少,加之繁殖技术不够成熟,近亲繁殖情况较多,受精率较低,苗种抵抗力差,稚鲵阶段容易生病死亡。再次,目前大鲵需求市场理性回归,销售价位大幅下降,养殖企业高价位引种、高投入建场、高成本购饵料等因素,现实价位与理想价位悬殊,部分业主发展信心开始动摇。

  2013年2月19日,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大鲵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保护优先、合理开发,科技带动、品牌引领为原则,部署了加快繁育和养殖基地建设、提高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规范大鲵生产经营行为、加大技术服务和质量安全监管、促进关联产业发展、严格保护野生大鲵资源等任务。同时,将大鲵产业纳入特色效益农业予以发展资金支持。

  很快,各区县也相继出台扶持政策。如开县对引进大鲵亲本方面,对引进2公斤以上的补贴1500元/尾、3.5公斤以上2000元/尾,新建繁殖池补贴400元/平方米;在商品养殖方面,15公分以上苗种补贴60元/尾,建池200元/平方米。

  现在全市驯养繁殖的大鲵存有量达到56万尾,驯养繁育企业203家,其中已办理驯养繁殖许可证的企业166家,办理经营利用许可证45家,养殖(繁育)总面积达到30万平米。曹豫建议养殖户可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养殖经营模式,解决养殖户养殖、销售问题。并适当疏导,放宽销售渠道,以释放大鲵库存压力。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本站声明/本站留言/广告服务

办公地址:石家庄市翟营南大街43号(槐安路与翟营南大街交口金马国际A1座1803室)

邮编:050031 QQ:1178427225 电话:13373111846

传真:0311-68090489 电子信箱:hbteyang@163.com

Copyright©2002-2018 特色养殖产业网 www.hbtyxh.com 版权所有冀ICP备20002390号-2 技术支持:星象网络科技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16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