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宜宾马店村:欲打造全省蚕业生产第一村(图文)

【导语·中国特种养殖网】“我们要加快转型发展,把川南蚕业生产第一村升级成全省的蚕业生产第一村,实现全村2000名群众的蚕业小康梦。”近日,在高县罗场镇马店村蚕桑科技示范园的密植桑园旁,该村党支部书记李顺聪信心百倍地说。
高县罗场镇马店村位于宜宾市10万亩蚕桑产业循环经济带的核心示范区,是中科协“百县百强科普示范特色建设专项”的项目实施村,现有优质桑园2000多亩,去年蚕桑产值420万元。
近年来,马店村以“三分类三升级”活动为契机,以“支部带队伍抓产业、干部带党员抓示范、人才带资源抓项目、党员带群众抓发展”的农村“四带四抓”党建富民行动为抓手,走“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全面推进蚕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科技是第一生产。高县蚕桑科技示范园就座落于此,是该村迅速成长为全县、全市、川南蚕业生产大村的重要平台。2006年,该示范园经县政府批准,由立华蚕茧公司投资打造,2007年被宜宾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宜宾市蚕桑科技示范园”。示范园现有专用桑园53亩,大小专用蚕房1000平方米,具备年产蚕250张、产值10万元的生产能力。该示范园是高县乃至全省、全国较为先进的蚕桑科技综合示范区,成为推广应用小蚕共育化、大蚕省力化、纸板方格化、消毒专业化、“一步成园”栽桑和蚕桑综合立体开发等技术的孵化器。
据悉,今年,该村被列入“万亩亿元”产业示范区,村“两委”加大了对桑园立体开发工作力度,进一步挖掘桑地增收潜力,积极探索“桑地套作、一地多收”的种植新模式,已形成较为成熟“桑树+油菜”、“桑树+辣椒”、“桑树+大头菜”和“林下养鸡”等种养结合模式,不但增加了桑园产值,还充分调动了蚕农养蚕积极性。目前,套作桑园辣椒1000亩、花生1000亩,秋季计划套作大头菜1000亩、油菜1000亩。
马店村新发展果桑100亩,在桑园种植辣椒1000亩,平均每亩收入3000元以上;下半年该村还将发动农户在桑园种植大头菜1000亩,在马店村解放村落润乡的蚕桑产业环线桑园种植油菜1000亩,争取每亩桑园新增收入1000元以上。蚕桑产业使该村农民得到了真正实惠,养蚕收入已占蚕农人均纯收入的15%,蚕桑产业真正成为该村新农村建设强本固基的支柱产业,达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并举的预期效果。
同时,该村还加大桑树食用菌的示范和开发力度,目前已年产量达到5万袋,收入突破10万元。
“我们还将发展一批果桑,尝试体验采摘,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观光桑园、采摘桑果、吃农家菜、品尝桑果酒,引导农民走生态旅游发展之路,这就是我们马店村群众的梦想,也是在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期间,村两委提出的转型升级发展目标。”李顺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