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之城(图文)

清晨,杨天军检查自己的蜂箱,看看是否可以提取蜂蜜。由于今年雨水过多,蜜蜂采蜜时间减少,收蜂蜜的时间相应退后。
“今年夏天雨水多,一下雨蜜蜂就不出来,这对蜂蜜产量有影响,但影响不大。反倒是雨水让不少游客打消了进山旅游的念头,对我们这儿的蜜蜂旅游经济影响太大……”
雨后的门头沟法城村,村民杨天军在路边的林中检查自己的蜂箱,他刚养蜂一年,有百十个蜂箱。而在村子最高处的小水库边,养了十年蜂的杨维柱养蜂规模是全村最大的,前几年他还在外地放蜂,现在村里办起养蜂合作社,杨维柱也回来了。
法城,一个隐在门头沟斋堂镇109国道边的村子,只住着40户人家的法城被称为“北京最小的城”。村里的老人说,这座村子之所以叫法城,是因为这里曾是军响一带驻军的放马场,后来又成了某个大王的“法场”,再后来就变成了“法城”。
法城村地处山林,养蜂业有400余年的历史。历代以来,家家养蜂,人人会养蜂,即便在物资匮乏时期,法城人也会因为蜂产品热销而丰衣足食。但以前几乎是家庭作坊式养殖,缺乏统一管理,不少蜂农还在别的地区放蜂。村里后来成立了合作社,把全村个体蜜蜂养殖户组织起来,蜜蜂
产品从单一的生产销售,转变为合作社收购、生产、销售一体化。蜂业合作社蜂群总数从560箱发展到了2000箱,数千万只蜜蜂在法城的山林间飞舞,让这里变成名副其实的“蜜蜂之城”。
合作社负责人杨维广说,村里年产蜂蜜80多吨,加之同步发展的蜜蜂旅游产业,村民收入比以往增加了三成。今年由于担心大雨造成山体滑坡等危险,游客减少了不少。虽有影响,生活还得照旧,蜂农们每天检查、清理蜂箱,就像蜜蜂一样,随时得辛勤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