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难预测 鳄鱼上阵(图文)

胡俏婵正在作监测记录
作为侏罗纪时代存活下来的“活化石”,鳄鱼对抗各种自然灾害的“过人之处”一直耐人寻味。在四会市贞山鳄鱼养殖场内,科研人员试图通过鳄鱼的异动来预测地震的发生,这一工作在当地已经坚持了十年。
鳄鱼肩负特殊使命
贞山鳄鱼场建于2000年,目前养有尼罗鳄、湾鳄、扬子鳄、古巴鳄、短吻凯门鳄、暹罗鳄6个品种共8000多头鳄鱼。从2002年开始,鳄鱼场接受了一个特殊使命监测地震。
陪同前往采访的四会市科技局地震办主任李小川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地震过程中的震级确定和震源查找问题已经解决,但地震前的预报预测还是世界性的难题,“我们希望通过监测鳄鱼变化找到一些预测地震的规律”。
记者在鳄鱼场见到,场内有多个池塘分别饲养大小不同的鳄鱼和四大家鱼,一些鳄鱼躺在石头上,更多的鳄鱼则躲在水里避暑纳凉。“四大家鱼用来作鳄鱼的饲料”,鳄鱼场管理人员胡俏婵说,“每天中午12点钟,是我和同事的固定监测时间,我们会记录当天的气温和睛雨状况,鳄鱼是否躁动不安,反应是否异常等,这项监测记录工作已坚持做了近10年。”
十年尚无异常反应
李小川介绍,除了监测鳄鱼,肇庆各个县(市)的群测点还在监测池养四大家鱼、蚯蚓、鹦鹉等的生活习性、活动规律。尽管有专家认为用动物来预测地震前兆并不是非常准确和科学,作为科普宣传为主的这项群防群测活动,肇庆还是坚持了下来。
“至目前为止,还没有监测到这些动物出现异常现象”,李小川说,肇庆地区并不属于地震活跃地区,前些年东南亚海啸、汶川地震、日本地震等,相隔距离太远,近点的河源地震,震级并不高。
预测地震仅是试验
据了解,地震前地下岩层早已在逐日缓慢活动,呈现出蠕动状态,而断层面之间又具有强大的摩擦力,于是有人认为在摩擦的断层面上会产生低于人的听觉所能感觉到的低频声波,而动物的感觉十分灵敏,在感触到这种声波时,便会惊恐万状,以致出现冬蛇出洞,鱼跃水面,猪牛跳圈,信鸽迷失方向等等异常现象。特别是爬行动物,如蛇就很能觉察到地震,是因为它们能够嗅出地震前,地下所释放出来的碳氢化合物的气息。而一般认为,鳄鱼是最高级的爬行动物。
李小川说,鳄鱼早在2.5亿年前就存在于侏罗纪时代,是有名的“活化石”。它们如何能够经历数亿年沧海桑田,存留下来,必有其对抗各种自然灾害的“过人之处”。“虽然目前国内外尚没有关于鳄鱼预测地震前兆的相关论述与成功实践,但我们还是将这项试验坚持了下来”,李小川强调说:“这只是一项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