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难挡创业脚步(图文)

  艰苦难挡创业脚步

  ———大学生李万勇用肩膀背出养兔场

  李万勇登记种兔成长情况

  名山县蒙顶山镇蒙山村大学生李万勇,放弃仁寿一家大型养殖场月薪3000元的待遇,返回山区老家创业——筹措资金20多万元,建起一家专门饲养肉兔的养兔场,用自己所学的养殖专业知识,带动父老乡亲致富。11月16日,李万勇的事迹经本报报道后,在当地村民中引起不小反响,不少知情读者来电称,李万勇创业并不顺利,最大的困难就是养兔场不通路,修建过程中,所需建筑材料全靠人工背,养起兔子后,购买兔饲料要背上山,销售兔种要背下山,尽管他的创业之路走得艰辛,但他依然义无反顾地坚持着;希望前往李万勇养兔场300米的断头路早日动工,让他的养兔事业带给村民更多好处。

  11月27日,记者来到李万勇的肉兔养殖场。

  在两幢木架房背后的山包处,几间造型别致的砖房展现在眼前,李万勇指着砖房说:“这就是我的养兔场!”走进兔场,里面的建设好气派:800个兔舍全部用花岗石板材砌成,板材光亮照得见人影,宽敞的过道被节能灯照得通明……“兔子与人一样,生存环境好,不仅少得病,而且长得快,我已出售了15000多只兔子,死亡率不超过5%。”说起自己一手设计和建造的养兔场,李万勇欣喜万分,连称“苦中有乐”。

  靠人工背出来的养兔场

  按正常人思路,办企业或建养殖场,选址都会选在交通要道旁,可李万勇咋建在连机耕路都不通的山上?面对这一疑问,李万勇说,他2007年从川农大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在仁寿一家大型养殖场当场长,月工资3000多元。在他到来前,该养殖场因技术原因濒临倒闭,他通过一系列技术革新,不到一年时间,就使该养殖场起死回生,扭亏为盈。

  李万勇说,家乡地处山区,不少人凭老方法喂养家禽家畜,死亡率高,难以赚钱,许多人只好外出挣艰苦钱。为此,他在仁寿当养殖场场长期间,就有回乡创业的设想。去年回家过春节期间,经过一番考察后,他决定在自家承包地上修建养兔场,用科学养殖带动乡亲致富。

  去年4月,李万勇辞去仁寿某养殖场场长职务,回到家乡开始兔场建设。李万勇的养兔场建在离村机耕路约800米远的地方,建筑材料因没路运不上山,他就自己背。尽管他身体单薄,但建设所需的砖块、水泥、花岗石板材等全靠他和家人一点一点背,他们的行动感动了不少人,组长廖昌海和部分村民也加入到背运队伍中。直到今年5月,一个占地3亩、拥有800个兔舍的养殖场拔地而起。村民们说,这个养兔场是李万勇用肩膀背出来的。“之所以要将兔场建在山上,一方面是山区经济落后,另一方面是考虑今后的发展,尤其是启动立体养殖后,需要荒山荒坡养鸡鸭。”李万勇说。

  争取早日开工修建断头路

  为缩短资金周转期,李万勇采取边建边养的办法,到今年5月他的养兔场投入使用时,他已出售成品兔和种兔上万只,繁育出的优质种兔,除销往名山本地外,还远销雨城、石棉、汉源、眉山等地。

  李万勇对未来充满信心地说,等路修通后,他将启动全新的立体养殖法:将兔粪发孝后繁育苍蝇和蚯蚓,用苍蝇和蚯蚓喂养鸡鸭等,变粪为宝的同时,达到污染零排放,增加养殖附加值。

  说起修路,廖昌海说,从村道连接李万勇的养殖场,去年11月曾动工修过20多天,因少数村民家占地补偿问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在离李万勇养兔场300多米的地方“卡壳”了,但村、组干部一直没有放弃做村民的协调工作,争取尽快复工。

  “我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当地人空手上山都觉得辛苦,而李万勇购买饲料、销售兔子全靠人工背上背下,困难可想而知,争取今年腊月做通两户村民的工作,争取300多米断头路早日开工。”廖昌海表态说。

  (输入:刘元宣)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本站声明/本站留言/广告服务

办公地址:石家庄市翟营南大街43号(槐安路与翟营南大街交口金马国际A1座1803室)

邮编:050031 QQ:1178427225 电话:13373111846

传真:0311-68090489 电子信箱:hbteyang@163.com

Copyright©2002-2018 特色养殖产业网 www.hbtyxh.com 版权所有冀ICP备20002390号-2 技术支持:星象网络科技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16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