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变鸽场换来溪水清凌凌
郁郁葱葱的林子里传来“咕咕咕”的鸽子叫声,和着潺潺溪流,循声望去,遮阳网内一排排鸽笼整齐地摆放着。16日,在延平区太平镇西后村,笔者见到这样一幕。
“这里原来是我朋友的养猪场。因为在闽江边,又是水源地,被政府划定为畜禽养殖禁建区,猪场只得闲置,我就将其改
造成了养鸽场。”饲养户杨道木显然尝到了甜头,一边拿饲料喂鸽子,一边喜滋滋地介绍他养殖鸽子的情况。
杨道木原来在城里打工,辛苦了几年也没挣到什么钱。前年下半年,他了解到南平市场对肉鸽需求大,恰好看到朋友的猪场闲在那里,于是回村养鸽。两年下来,他发现养鸽很有“钱途”:鸽子耐高温,耐寒冷,抗病强,一对鸽子一年可出栏十几只肉鸽,利润有六七十元。现在,他已养了一千多对鸽子,年出栏一万多只肉鸽,一年可获利数万元。
“鸽子以玉米、稻谷、豌豆、绿豆等为主食,一天喂三次,不脏不累,养那么多鸽子我们夫妻俩也忙得过来,收入比城里的白领还高呢。”
问及鸽子的销售情况,杨道木干脆地说:“销路没问题,根本就不够卖,肉鸽还没出栏就被订购一空。”
据了解,太平镇养鸽子的农民已有近20户,他们把旧猪场、房前屋后闲置地等利用起来,少的养几百对,多的养几千对,全镇年可出栏肉鸽15万只左右。
“你们看,这条溪以前受养猪场污染,溪水浑浊,现在,多清澈。”延平区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办一位负责人指着养鸽场旁的小溪说,“按照部署,全区上下正在扎实推进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我们正在引导闽江沿岸被划定为畜禽养殖禁养区、禁建区的库区村庄农民发展其他产业,养鸽子就是一条好路子。”
(输入:刘元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