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山里规模放养
在大山里规模放养
——镇远农民黄懿君养野猪致富的故事
11月1日,镇远的江古乡山背村。
听闻当地一位名叫黄懿君的青年农民大山里放养野猪,好奇的记者慕名来到这里采访。
养野猪不稀奇,奇的是黄懿君的养法,这成为当地乡间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
黄懿君的养殖场距县城30多公里,坐落在距山背村两里外的一处植被浓郁、方圆约几十亩的小山中,整个小山用水泥砖墙围了一圈。
记者来到时,黄懿君平时唤猪的铜锣坏了,所以这天野猪并没有放出去,于是记者看到在这围墙里的空地中,大大小小的上百头野猪或晒太阳、或觅食、或斗殴,显得野性十足、自由自在。
然而,它们的惬意还是在墙外。
黄懿君告诉记者,每天早上9点钟,他手提铜锣,将养殖场大门一开,锣一敲,大群野猪蜂拥而出,向养殖场外的茫茫大山奔去。
这一去就是一天,到了晚上6、7点钟,黄懿君估摸着该让野猪回家了,便又提着锣站到了山丫口上,向着远处的群山“当!当!”敲响,随着锣声在山林中回荡,放出去的野猪又陆陆续续乖乖地回到了养殖场。
这事让记者听得目瞪口呆,野猪居然可以放养大山里不会丢失?它们在野外有吃的吗?
小黄告诉记者,他是到外省打工时学到这门技术的,2005年回到家开始养殖,现在4年过去,他养的野猪从刚开始时的3头种猪已发展到现在的140多头。
提起野猪放养,黄懿君说起了故事。
他刚养野猪是圈养。一次,有头膘壮的野猪不知何时越过围墙跑到了外面的山林,黄懿君发现后,当即组织人上山去围,但在密林中他们累了整整一天也没有围回这头野猪,不得已大家只好放弃。
但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天快黑时,这头在野外山林中转悠了一天的野猪吃得饱饱的,居然哼着鼻音,自己回“家”了。
这让黄懿君突发奇想,这野猪是否可以放养?于是他尝试着放了几次,每次放出去的野猪居然都会自己回来。
黄懿君由此判断,野猪的天性使它们崇尚大自然,但经过人工饲养后,它们也会留恋食宿无忧的日子,这也就是野猪愿意回来的原因。
看准了这点,黄懿君开始了野猪规模放养的尝试。
黄懿君说,放养到现在,他不仅从未丢失过一头野猪,更有趣的是,有些母野猪到山林里后,哪怕长时间不回家,但它们经常是在外生产后,会领着一大群野猪崽回来。
黄懿君说野猪放养后,养殖场的饲料投放至少节省了一半以上。
这给黄懿君带来一种意想不到的经营效果,因放养的野猪宰杀后肉质相当好,供不应求,所以从不缺市场,客户都是自己上门求购。
他告诉记者,这几年间收入都是逐年递增,明年有可能实现近20万元的收入。
黄懿君的野猪放养,在当地成为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引得远近不少人纷纷来看稀奇,黄懿君因此名声大噪,成为当地的名人。
野猪放养的成功,使黄懿君充满信心,他准备用几年的时间,将自己的养殖规模扩大数倍以上。
“我们这里的山林很大,放养野猪真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黄懿君如是说。
(输入:刘元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