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嘉鱼渔业养殖户现状调查

  一 嘉鱼渔业养殖户的基本情况

  湖北嘉鱼地处鄂南长江中游的南岸,全县总面积152万亩,其中水域面积46.1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30%。是一个水产大县,养殖户是水产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广大养殖户的辛勤劳动不可能有嘉鱼渔业经济的发展。但是一直以来,广大的养殖户处于产业的最末端。他们是怎么样开展养殖,在养殖中遇到哪些问题,还需要政府和社会提供哪些服务,都需要我们通过调查有一个详细的认识。

  本次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73份,养殖户分布于嘉鱼的度普镇,官桥镇,新街乡,高铁岭乡,陆溪镇,鱼岳镇。这6个乡镇的养殖面积占嘉鱼总水产养殖面积的80%以上。养殖户绝大部分属于自主创业,文化程度不高,以中小学为主。90%的养殖户是专业养殖,只有少数是养殖和种植都做,渔业的收入至关重要。随着打工经济的兴起,养殖户也呈现中老年化,超过45岁养殖户占70%以上,度普镇甚至有一对65岁的老人还承包了二十亩水塘。从2008年看,渔民的家庭收入在扣除人工费用后,净利润普遍不高,有些还出现亏本。从养鱼的时间看,最早开展养鱼在1980年,也有在2008年才开始养殖的。嘉鱼养殖的品种多样,精养鱼池品种反而单一,多年来都是四大家鱼(草,青,鲢,鲤)加鲫鱼,鳊鱼(武昌鱼),近年来,嘉鱼的特种养殖发展迅速,斑点叉尾鮰,乌龟,甲鱼,黄鳝,青虾,河蟹成为新的养殖方向,特别是斑点叉尾鮰的种苗孵化在数量上占到全国的70%以上,嘉鱼精养鱼池都是多种鱼混养,单位面积养鱼密度差别大。

  渔民的池塘来源多样,有以下方式,有在自家承包田地挖的,有从小组,村镇承包地,有国营的。家庭养殖面积小的上十亩,大的上千亩。在自家承包地挖的一般面积不大,二三十亩的样子,而在湖泊上开展的网箱养殖面积大,一百亩以上常见。在2008年养殖情况看,四大家鱼的养殖面积最广,养殖面积占全县总养殖的90%,产值占总渔业值的40%以上。鱼苗和鱼种的成活率在75以上,经验和资金宽裕的养殖户可以达到95%。青鱼一般有5斤每条,草鱼8-10斤每条,鲢鱼3-5斤每条,鲫鱼5-8两每条,鳊鱼7两-1.2斤每条。养殖户出鱼时间集中在秋冬季,夏季处于鱼生长的时期,不是太缺钱,一般不会大规模出鱼。2008年鱼价比往年好,青鱼在4.5-5.5元每斤,草鱼在5-6元每斤,鲢鱼2-2.5元每斤,鲫鱼在5-6元每斤,鳊鱼在5-6元每斤。因此在2009年95%渔民还是以四大家鱼和鳊鱼,鲫鱼为养殖鱼,养殖结构没有发生变化。

  对于生产资料,嘉鱼养殖户购买的渠道比较单一,鱼种大部分从当地鱼种场购买,少部分自己生产,部分甲鱼种从洪湖购买。饲料主要从商贩购买,渔药从渔药销售点购买,但是普遍认为他们的价格越来越贵,质量下降厉害。2008年,大部分的水产品卖给上门收购的鱼贩,也有部分由协会和合作社出售。青虾主要有当地水产品加工产收购,甲鱼主要由养殖户自己送到批发市场或零售给餐馆。值得高兴地是销售渠道稳定,养殖户基本不存在滞销压塘的情况。养殖户的市场信息主要来于熟悉的鱼贩。养殖户和鱼贩形成了一个软约束生产关系,但是不会签订合同实行订单生产。鱼贩成为养殖户与消费者的桥梁。

  在鱼价格较高,发病率低,没有清塘的情况下,大部分的养殖户的收入不错。但是没有清塘,鱼得病率低的养殖户在整个养殖户的比率是很低的。大部分养殖户都会有损失。养鱼非常耗费精力,从投入鱼苗到最后出鱼不能离人,割草和投饲料占人工最多。养鱼是一个多开支的行业,肥料费,鱼种费和饲料费是压在渔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此外还有消毒费,水电费,雇工费,有些还有鱼池承包费。这两年,物价上涨厉害,三大费(肥料费,鱼种费和饲料费)的比重在总开支中上升迅速。许多渔民坦言,养鱼是一个亏本帐,就赚自己的人工费。

  对于承包鱼池的养殖户,盈利的压力更大。他们一般通过村组组织的竞标得到鱼池的经营权。从2005年,新发包鱼池的承包费都有上升。05年前,一般每亩精养池在100元内,05年后都在100元以上,水源和地理位置好的鱼池达到180元每亩。承包时间因地而异,有的地方2年一换,有的在10年以上,不过5-7年为集中段。少数地区,如新街三畈村以口头约定合同,多数签定正式合同。在承包时间,还没有村组出现违约随意收回鱼塘的情况。对于承包时间长,面积大的养殖户,渔民一般会开展鱼塘改造,道路建设和进排水系统建设。时间短,面积小的养殖户不会开展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鱼塘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养殖户自己承当,政府投入微薄。在调查中,大部分调查点鱼塘道路差,水质差,许多地方电力不稳,严重影响渔业生产。

  目前,嘉鱼的渔民受到农技部门的技术指导非常有限。主要是养殖户通过广播,书籍,与其它渔民沟通的过程了解信息。但是对于特种养殖,技术的要求高,有些甲鱼,鳝鱼养殖户就是因为缺少技术,鱼苗发病率高。他们很需要有人进行具体技术指导,提供好的鱼种信息。因此,渔民

  担整个产业链的绝大部分风险。但是,淡水鱼保险还没有在开展,渔民欢迎渔业保险。

  资金是养殖户最大的资源,但是,养鱼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行业,没有资金鱼的产量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同时渔民的资金需要集中,一般在夏季,鱼生长最快,但是也是肥料和饲料投入最多的季节。这时如果资金跟不上,一年的渔业收入会打折扣。因此,在调查中,养殖户对于贷款问题十分敏感。一方面十分需要信用社,银行给于支持,另一方面从银行机构贷款十分困难。

  二 嘉鱼养殖户集中存在的问题

  1 基础设施落后,不能适应渔业发展。近年来,嘉鱼开展了村村通,组组通工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产区的交通压力。但是,大部分水产区离主干道远,鱼池地理位置偏僻占相当部分,一旦多日大雨,这部分鱼池就不能通车,夏季饲料,肥料运不进去,秋冬鱼运不出来。重要的是,鱼价有时波动大,如不能及时将鱼运出去,养殖户将受很大损失。另外,基础设施的薄弱影响养殖的规模化,产业化。嘉鱼的大岩湖渔场近年来得利于新修的公路,不少客户可以开车前往渔场洽谈购鱼。电力不稳也影响渔业发展,2008年夏季温度偏高,需要给鱼增氧,加水,但是不少地方电力不稳,导致清塘,令养殖户十分心痛。

  2 缺少政府补贴,渔业养殖户有被政府遗忘的想法。当前,在种植业,农户有种植补贴,农业资料补贴,许多地区开展了种植业保险,还有农田土地整理项目。畜牧业也得到了国家的支持,如能繁母猪险补贴。但是在淡水养殖业,国家的财政补贴很少,也没有多少项目来支持渔业的发展。在肥料,饲料,人工成本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养殖户的利润下降大,作为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国家的各种补贴,严重影响淡水渔业的发展。

  3 贷款困难。许多渔业养殖户都有申请信用社,银行贷款经历,但是多数被拒绝,或者繁杂的手续和较高的人情成本吓退贷款者。养殖户财产的不可抵押性使正规金融机构惜贷现象严重。养殖户只有靠高成本的民间贷款来维持生产。大部分有借款的养殖户从亲戚朋友那里借钱,有的是民间有息贷款,年利率一般为24%,信用社的年利率为9.8%。显然正规的贷款显性成本较低。令人遗憾的是几乎所有的养殖户认为正规的商业贷款手续复杂,需要人际关系的支持。渔民的鱼池不能作为贷款担保,贷款条款缺乏灵活性。有资金需求的渔民希望有贷款来扩大生产,改造鱼塘,购买饲料。

  4 品种老化,退化严重。这主要表现在斑点叉尾鮰的种苗孵化上。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嘉鱼引进美国斑点叉尾鮰,后来人工繁殖成功,嘉鱼斑点叉尾鮰鱼苗开始走向全国,高峰时占全国市场的85%。但是,近年来,该鱼苗发病率明显上升,08年大规模发病使许多养殖户负债严重,有的损失上百万元。其原因是多年来品种没有更新,近亲繁殖严重,导致鱼苗抗病性大大降低,加上气候异常,很容易大范围发病。品种退化还表现在甲鱼,小龙虾上,其品质与野生鱼已经有了很大的退化,口感也变弱。

  5 享受服务少,不能满足名特优养殖的技术需要。如度普镇是全县最大的养殖地,全县的甲鱼养殖集中在该镇,但是该镇只有一位农技员,要从事种植与养殖两方面的技术指导,显然养殖户不可能得到有效地服务。养殖户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相关技术。但是,对于难养的品种,如黄鳝,甲鱼,自己摸索显然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在陆溪镇调查中,有一位养殖户在2008年尝试养甲鱼,但是由于缺乏技术,鱼苗损失率达到80%。

  6 风险大,缺少分散风险的办法。养鱼是高风险行业,在调查中,每家在2008年都因鱼病带来了经济损失,最为集中地鱼病为肠炎、烂腮病、出血性败血症,因发病程度不同,遭受的损失有差别,有些养殖户发生大规模的鱼病,几乎破产,如斑点叉尾鮰去年大规模发病,养殖户遭受上百万损失。在水源条件不好的精养水池,去年的干旱无疑又是一大自然灾害,许多养殖户千方百计的取水。在大湖网箱养殖中,去年的风灾也使一些养殖户受了损失。养殖户一旦出现鱼发病,清塘,受水旱灾,其损失只有自己承担,同时还有面临市场风险。因此在渔业补贴缺少,渔业保险还没有开展下,养殖户只有自力更生。

  三 从养殖户的角度对于渔业发展的一些思考

  1 加大基础设施和项目投入。渔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该成为农业发展的政策短板。国家和地方财政应该将渔业纳入预算,一方面在基础设施方面给于水产区财政补贴,在不能实现道路全部水泥化得前提下,可以初步低水平硬化,进一步进行水产区电网改造,用电部门应该在关键时期,优先保证养殖户用电,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同时以项目带发展。

  2 将渔业纳入财政补贴。嘉鱼近两年财政补贴渔业的资金不到三百万元,对于一个水产大县,财政补贴的力度远远不够。各级财政应该在充分的调研的基础上,出台相关的财政扶持政策。具体到嘉鱼,财政补贴可以有以下多个方向:养殖户饲料肥料补贴,道路补贴,贷款财政贴息,大型渔业养殖场建设,技术服务系统建设补贴,品种改良补贴等。

  3 简化手续,扩大贷款。单个养殖户一般对于资金的需求是短时间,年出贷款年底还,但是现有惜贷现象大量存在显然不能满足广大养殖户的要求。缺资金的养殖户只有通过民间借贷来投资。金融机构可以制定更加灵活的贷款程序,减少附加条件,相信广大养殖户还款的信用,而不是带苛刻条件将广大养殖户排除在正规金融机构外。

  4 重视品种改良。斑点叉尾鮰的种苗孵化是嘉鱼的优势养殖项目,但是多年来,品种没有更新,近亲繁殖严重,鱼苗抗病降低,可以采用“政府财政补贴为基础,依托大型养殖场”进行品种升级。

  5 通过多种渠道,加大技术服务的力度。养殖户对于养鱼技术需求很迫切,但是我们现有的技术服务非常薄弱。技术服务不能仅仅依靠在一两个技术员,而是建立多种服务方式,例如鱼药和饲料经销商对于养鱼比较在行,渔民在买鱼药是和饲料时,他们也可以提供相关知识。同时嘉鱼在水产局的下与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中科院水科所建立合作关系,以学生实习基地为依托,利用节假日进行水产养殖技术服务。

  6 开展渔业保险和协会建设,加强自身抗风险能力。淡水养殖是一个高风险行业,许多养殖户因为各种灾害损失严重,影响家庭的收入,导致新的贫困。因此渔业保险按照种植业保险进行试点,国家和地方给于保费补贴,鼓励渔民投保。养殖户自身加大合作力度,发展更多的合作社和协会。这几年来,嘉鱼的渔业合作社有了一些发展,但是远远不能满足渔业发展的需要,现有的合作社在日常运作中还存在各种困难。如特种养殖合作组织在嘉鱼还没有开展,有些协会虽然挂牌,但没有进行工商注册。

  嘉鱼养殖户案例—度普马龙强

  马龙强是嘉鱼度普镇十佳明村十一组人,他和老伴都快六十了,家里面有十亩鱼池和两亩水田。两亩水田是村里面分给他们的,主要种植水稻,一年的水稻基本够两老吃饭,三个女儿都已经出嫁了,在外地打工,很少回来。十亩鱼池是承包村集体的,一年承包费两千元。从2001年开始承包现在的鱼池,效益一般。在01年前他们在国营养殖场工作,因此上世纪八十年代村集体只分两亩的口粮田给他们,后来养殖场效益不好,破产改制后他们只有回村里居住,承包村集体的鱼池。这是一个很令他们后悔的事情,按理说,当年分田到户时,他家可以分十亩以上的农田,但是现在只有两亩口粮田。村里面和他年纪相当的养殖户,一般自家在原有农田上挖上十来亩鱼池,也算是一分家业。过几年不能干活了,还可以将鱼池承包出去,一年收两三千承包费,也能够解决基本生活。可是他没有这种出路,只有干一天是一天。

  这些年来,从给公家养鱼到给自己养鱼,职业一直没有变。养鱼的技术只能是干中学,到现在还是在学习。因为没有一个养殖户保证他家鱼不会发鱼病,不会翻塘。养鱼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每天早上要起来割鱼草,投鱼饲料,最头疼是天气骤变的时候,整夜都不能睡觉,要拿着手电看鱼有没有浮头,不断给鱼增氧。这些年还有增氧机,投饵机可以减轻一些负担,前几年没钱买机器,什么都是靠人工,鱼缺氧时只有拿着竹篙不断搅动水。养鱼最怕鱼得病,有时候鱼大片得病,心里很着急,买到对症的药,鱼病消失时人轻松了许多。有了增氧机后,天气变化时没有原来那么担心了,不过也要密切的注意鱼池,晚上不能贪睡。现在人老了,半夜起来都有些吃力,不过没有办法,一年的生活都在水里面。由于长期跟水打交道,老伴得了风湿病,一年得三四钱元治病,现在不能下水劳动了,主要是割鱼草,要下水的劳动就只有自己做了。每年出鱼时最需要劳动力,可是自己的人手不够,只有请周围的养殖户帮忙,平时他们有事情自己也过去帮忙。毕竟请人一天得一百元工钱,有些不合算。

  由于一直缺少投资,特别是没钱买精饲料,只有把鱼草和一般的饲料给鱼吃,所以鱼塘的鱼的密度不大,高密度的鱼需要大量的饲料。这些年来,一直以四大家鱼为主,也混养一些鲫鱼,鳊鱼。在没有大面积翻塘,鱼病的情况下,大概可以赚两万元,当然这些钱不能包括两人的劳动用工折算。没有办法,人年轻还可以干别的事情,但现在只有养鱼,最怕的是过几年,身体不行了,连鱼也不能养了。那时的生活就没着落了。

  这几年,鱼价还可以,但是饲料价格上涨厉害,渔药,水电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最怕是遇到1998年那样发大水,那一年的就没什么收入了,2008年干旱少雨,不过他家的鱼池靠近水源,只是要不断的抽水,多花了一千元的电费。现在鱼池的水质普遍差,主要是放大量的化肥,这是一年矛盾的事情,不放化肥,鱼长得更慢,放多了,水富营养化,容易翻塘。同时,水质变差,也使许多渔药的药性降低,不能有效的治病,也使许多养殖户认为渔药经销商在卖假药。其实渔药效果不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马龙强很想贷款扩大投资,但是在几次向信用社申请贷款被拒绝后,他从银行,信用社拿到贷款不抱希望了。因为贷款需要抵押,而养殖户的鱼池和鱼都不能作为抵押品,况且自己的年纪也比较打了,信用社认为他没有还款的能力。只好进行小投资,维持生活。

  养殖户没有向种植业一样有国家的补贴,让他很疑惑,同是农民,为什么一个有补贴,一个没有,他多次问了这个问题。另外,包括他家在内的许多鱼池的道路设施都不好,一到大雨天,就不能通车了。特别是冬天起鱼时,如遇上多天的雨雪天气,就同外面失去联系,鱼卖不动,等天气好了,鱼价又下去了。

  一年的收入仅维持自己的生活,肥料和饲料大部分是在经销商那赊来的,等年末出鱼再还给他们,每年如此。一年日常生活要用一万三的样子,日用品要个一千,水电费要一千,人情要五千多,医药费要四五千,电话费要七八百的样子,扩大投资是不可能了。

  他们很担心自己过几年不能劳动后的生活,都靠子女养,他们的负担会很大,有一份农村社保就好了。没有办法,养鱼是一个名,实际的利润不多。

  (输入:刘元宣)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本站声明/本站留言/广告服务

办公地址:石家庄市翟营南大街43号(槐安路与翟营南大街交口金马国际A1座1803室)

邮编:050031 QQ:1178427225 电话:13373111846

传真:0311-68090489 电子信箱:hbteyang@163.com

Copyright©2002-2018 特色养殖产业网 www.hbtyxh.com 版权所有冀ICP备20002390号-2 技术支持:星象网络科技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16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