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鸽乡”孵出富民产业 肉鸽产业成为“金链条”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素有“千年鸽乡”美誉,深厚的养鸽底蕴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平原县相关单位创新“农政银担”机制、推出专项贷款,并组建防疫队伍,提供全流程、全方位服务。如今,平原肉鸽产业已形成完整产业链,300余户养殖户参与,年出栏200万只、带动就业1000余人、交易额破千万。
在平原县王庙镇刘新环村,63岁的养殖户刘胜宝正在熟练地为鸽子添水喂食。“我养了1000对鸽子,一般情况下是5天卖一次,一次卖200只左右,从引进种鸽一直到生产,总投入大约在20万元左右,一年的纯收入在10万元左右。”刘胜宝说。
在二十年前,一次翻阅报纸的过程中,刘胜宝留意到关于肉鸽养殖效益良好的报道,引起了他的关注。经过多方考察,发现肉鸽养殖这个项目投资不大,收益还快。最重要的是,作为“千年鸽乡”的平原县,在鸽子产业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涵盖屠宰、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这一完善的产业体系为肉鸽产品的销售提供了可靠的渠道保障,有效解决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为确保养殖过程的顺利进行,刘胜宝就技术指导、疫病防控等方面的问题向县畜牧中心的技术人员进行了多次咨询,获得了全方位服务和支持。基于有利条件,刘胜宝和老伴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投身于肉鸽养殖。
同样,在平原县恩城镇梁庄村,养殖户吴雪刚告诉记者,此前他一直从事生猪养殖,这几年感觉养猪行业整体效益低迷,收入不理想,思来想去,最终决定将自家其中的一栋猪舍改造成鸽舍,从此走上了养殖肉鸽的新路子。“我以前养猪,感觉价格不太行,饲料价格还上涨,就不想养了,后来经过畜牧局张雷站长提供的技术指导,我改养鸽子了。”吴雪刚说。
平原县恩城镇兽医站站长张雷向记者介绍,“从种鸽进场入鸽脱壳到出栏,我们畜牧中心技术人员在疫病防控,饲养管理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各方面,为养殖户提供全流程技术服务。”
为破解养殖户资金难题,平原县创新“农政银担”合作机制,推出“云禽贷”专项贷款,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目前,在平原县像刘胜宝、吴雪刚这样的养殖户已有305家,存栏肉鸽10万只,年出栏肉鸽200万只,散户人均年收入达8万元。按每只15-25元市场售价计算,年交易额突破千万元。这背后,是平原县“一鸽联万户”的产业格局——通过家庭农场带动周边农户,提供种源、技术、销售全链条服务,让小鸽子飞出大效益。
“俗话说‘一鸽胜九鸡’,说的就是鸽子的营养价值很高,现在健康养生理念深入人心,人们对鸽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我们屠宰场年屠宰量100万只以上,年创收200万元左右。”德州德葆宏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田雨说。
平原县畜牧业发展中心党总支副书记邱长伟谈到,“平原县作为著名的‘千年鸽乡’,不仅有刘胜宝、吴学刚这样的养殖散户,还有鑫成、蓝天等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加工、屠宰、销售等产业链一应俱全,鸽产业年总产值2000余万元。”
目前,平原县积极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已初步形成以“龙头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的产业合作模式。通过这一模式的有效运作,成功盘活千亩闲置土地资源,为规模化肉鸽养殖提供了坚实的用地保障,累计带动 1000 余人实现就近就业,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和民生改善。
平原县畜牧业发展中心畜牧站站长李绪卫表示,“下一步,平原县将持续推动鸽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成立肉鸽产业协会,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形成集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打造‘庭院经济+规模养殖’双轨模式,让平原的‘和平鸽’,真正成为群众致富的‘致富鸽’。”
编辑:岳含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