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武陟县发展鹌鹑特色产业 助推农民增收致富情况的调查与建议

  编者按:武陟县发展鹌鹑特色产业的模式与成效,对于促进河南省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特别对于巩固拓展河南省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近日,河南省政府有关领导同志对省委咨询组三位研究员撰写的《关于武陟县发展鹌鹑特色产业助推农民增收致富情况的调查与建议》作出重要批示,对武陟县发展鹌鹑特色产业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强调指出特色养殖业是河南省的优势,也是河南省畜牧业发展的潜力所在。现将《关于武陟县发展鹌鹑特色养殖产业助推农民增收致富情况的调查与建议》摘发,供研究借鉴。

  ■ 李立民 刘京州 李金川

  武陟县总面积805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街道),总人口74万,与郑州跨河相连,是郑州都市圈特别合作区,也是全省农业大县、畜牧大县。近年来,武陟县培育形成了一个超20亿元全省仅有的鹌鹑产业全产业链,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户”的发展模式,在脱贫攻坚期间帮助一批群众脱贫摘帽,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期间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成功举办全国第三届鹌鹑产业发展大会,为“十五五”期间乡村全面振兴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2021年以来,年均孵化供应鹌鹑种苗超1亿只,鹌鹑最大存栏量达3000余万只,年产鹌鹑蛋9万余吨,存栏量、蛋产量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全国的十分之一,孵化量占全省的80%。2024年,鹌鹑产业总产值达26亿元,鹌鹑养殖场(户)年均增收10万余元,提供农村劳动力就业岗位2万余个,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一、抢抓机遇,大力培育扶持鹌鹑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武陟县人工养殖鹌鹑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由谢旗营镇冯李村老支部书记带领几户村民自发饲养,由于效益好在该镇逐步形成了一定养殖规模。2020年5月,鹌鹑正式纳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目录》,鹌鹑由特禽改为家禽可放开养殖后,武陟县委、县政府敏锐地预见发展鹌鹑特色养殖将是促进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决定在全县推广谢旗营镇经验,大力发展鹌鹑养殖业。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推动加速提效。鹌鹑养殖投资小、成长周期短、见效快(孵化出35天后即可每天产蛋)、收益高(每只鹌鹑产蛋期为10一12个月、产蛋量250一270个)、劳动强度及养殖风险相对较低,便于一般农户就近养殖,而且鹌鹑及鹌鹑蛋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发展前景广阔。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深入企业、养殖户、专业合作社调研,及时研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每年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都安排专题研究谋划鹌鹑特色产业发展工作,并先后出台了《武陟县推进鹌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等8个指导性政策性文件。武陟县委在发展鹌鹑产业中注重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设立了龙头企业党支部、产业链党总支,建立了党建片区,通过村企(社)共建、组织联动,推动了鹌鹑产业从分散养殖快速向集群化发展转型。2023年以来,该县鹌鹑养殖业步入了快车道,形成了“种苗孵化—放养全国—应收尽收—武陟加工—卖遍全国”的运营模式。全县536家规模养殖场(户)、47家鹌鹑专业合作社、25家孵化场、12家蛋品加工企业、5家肉品加工企业、4家屠宰企业、9家笼具生产企业、3家饲料加工企业、280余名经纪人,共同构建了优质种源销全国、精深加工食品卖全国的良好发展局面。

  二是统筹要素资源,激活发展动能。聚焦鹌鹑产业发展中的资金、技术、土地等重点难点问题,探索建立“四位一体”扶持体系。搭建“政银企农”对接融资平台,设立鹌鹑产业专项贷款,先后融资3200余万元以订单式扶持合作社和养殖户扩大规模。打通政校(院)企合作通道,与河南省农科院、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等院校,建立长期稳定的育种合作、技术攻关、人才培养等合作关系,完成技能培训2000余人次。持续加大鹌鹑产业设施农用地、建设用地供给力度,2024年一次性调整320余亩土地,支持鹌鹑现代产业园项目建设。政府平台“武陟幸福城产业投资运营集团公司”统筹发挥人才、资金、项目建设等优势作用,参与鹌鹑产业融资、鹌鹑现代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有力支持了鹌鹑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强有力的要素支持下,该县规模养殖场(户)由2020年的50多家发展到去年的530余家,从业人员由6300余人增加到2万余人。

  三是成立行业协会,凝聚发展合力。成立了全国首家县级鹌鹑产业协会,吸纳鹌鹑孵化、养殖、饲料、兽药、疫苗等各环节成员单位45家,引导扶持鹌鹑产业向品种优良化、养殖规模化、加工精细化、产品品牌化、带动龙头化、粪污处理标准化发展。武陟县鹌鹑协会在全国第三届鹌鹑产业发展大会上,成功签约产业项目8个,带动新建鹌鹑自动化屠宰企业2家、鹌鹑蛋加工企业4家、鹌鹑养殖场17家,在促进行业自律、联结合作、抱团发展、规范市场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创新模式,确保群众增收致富

  武陟县为破解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持续增收缓慢的问题,立足于让农民持续增收致富,在发展鹌鹑产业探索建立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户”的发展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建单、合作社派单、养殖场(户)接单方式,帮助养殖户降低养殖成本、防范市场风险、增加综合收益,打造了农民紧密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形成了科学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上下游反哺、多方共赢,为农民群众提供了稳定的增收致富渠道。

  一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在鹌鹑产业化发展中,龙头企业起着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关键作用。龙头企业虽然有强大的技术储备、加工能力、销售渠道、市场敏锐度和品牌附加值,但也存在鹌鹑蛋和肉供应紧张、原材料质量不稳定、无法满足企业全负荷生产等问题。为彻底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武陟县引导“即可达食品公司”“河南省武赢鹌鹑种禽孵化有限公司”“美博士饲料公司"等省市级龙头企业,通过自建合作社、外联合作社等形式,结合市场需求和客户订单情况,建立原料需求和质量要求清单,向合作社发布需求意向,签订保价收购协议,通过紧密合作,带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共同构建了利益紧密相连、风险共同承担的联合体。

  二是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上下联结作用。全县现有47家鹌鹑养殖专业合作社,充当着联结龙头企业和养殖户的重要角色,主要负责为养殖户派单、为困难户垫资,组织养殖户进行订单化、标准化生产,通过集中采购种苗、饲料、疫苗等降低养殖成本,通过技术指导、技能培训、统一养殖标准等,既确保了供应龙头企业的鹌鹑蛋、肉数量和质量长期稳定,也实现了农户的效益最大化。“武冠养殖专业合作社”等18家合作社依托“即可达食品公司”,推行“统一提供优质鹌鹑苗、统一养殖管理标准、统一疫病防控技术、统一提供饲料及兽药、统一回收加工销售、统一无害化与粪污利用”的“六统一”生产经营模式,签订保质保价收购协议,以高出市场价每斤0.3元的价格回收鲜蛋,与320多家鹌鹑养殖场(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供求关系。“美博士养殖专业合作社”等11家合作社与饲料公司合作,签订饲料供应、技术服务协议,统购统销饲料每吨价格低于市场价100-150元,从而降低了养殖户生产成本。

  三是充分发挥养殖户的专注生产作用。武陟县探索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户”模式之所以能够成功,关键在于养殖户接单和签订保价收购协议后,解决了资金短缺、价格波动风险大、收益无保障的难题,只要遵循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指导,按标准“接单”生产,就能够保障基本收益,减小价格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从而保证了养殖户集中精力搞生产,有效促进了鹌鹑养殖业快速发展和农户收入的提高。例如,该县谢旗营镇冯李村的养殖户王利明通过加入合作社,喂养的鹌鹑数量从最初的两三千只快速增长到4万余只,并开始繁育鹌鹑种苗,经济效益显著提升,2024年纯收入达25万余元。

  三、科技赋能,促进鹌鹑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武陟县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深化“政校院企”合作为抓手,与河南省农科院、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以科技驱动鹌鹑特色产业提质升级,为鹌鹑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开展育种攻关,抢占种禽高地。为解决鹌鹑种禽品质基因退化、孵化成活率低等问题,武陟县组织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加强合作,进行鹌鹑种苗育种攻关。“武赢鹌鹑孵化公司”投资230余万元,面向全国寻找优良遗传资源,联合河南科技大学选育优良品种,成功实现孵化推广;“即可达食品公司”投资580余万元,与河南农科院合作,培育出了成活率高、抗病力强、产蛋量高的优质鹌鹑新品系,即将进行中试推广。目前,武陟县鹌鹑孵化种苗成活率达97%以上,处于全国领先位次。

  二是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生产能力。武陟县统筹扶贫资金、乡村振兴资金1800余万元,县财政每年预算列支100万元,大力支持规模化养殖场建设、设备更新改造和生产技术创新,持续增强孵化、养殖、饲料及肉蛋精深加工能力。“武冠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技术合作,研发出了全国首个全自动化鹌鹑养殖生产线,实现了自动化养殖的新突破;“鸿鸽食品公司"依靠科技改进的自动化鹌鹑屠宰生产线,成为全国鹌鹑屠宰的领军企业。

  三是紧跟市场需求,强化产品创新。随着鹌鹑肉、蛋制品市场需求多样化,武陟县定期组织企业座谈、研判市场动态和未来走向,采取措施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不断丰富产品种类,使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强。“即可达食品公司”开发的鹌鹑肉、蛋新产品20余种,使产品竞争力、市场占有率显著提升;“美博士饲料公司”研发的鹌鹑养殖专用饲料,在料蛋比、产蛋率、产蛋高峰期持续时间、死淘率等方面,均优于全国市场同类产品;“焦作泛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免疫核酸产品,解决了鹌鹑抗病能力差、蛋壳软、畸形蛋多等问题,保障了鹌鹑体质增强,稳定了蛋品质量;“河南省武赢鹌鹑种禽孵化有限公司”研发的鹌鹑冻干宠物粮产品,解决了公鹌鹑幼苗出路问题,实现了变废为宝、降本增效。

  四、严格规范,确保鹌鹑特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武陟县委、县政府清醒地认识到,随着食品产业的质量标准越来越高、市场监管越来越严,要进一步做大做强鹌鹑特色产业,就必须走规范化、标准化、高端化之路,因此在全国率先研究制定了鹌鹑产业各个环节严格的标准体系,保障“武陟鹌鹑”始终以领跑者的姿态健康规范发展。

  一是协同构建标准体系,规范产业发展路径。“武陟县鹌鹑产业协会”组织龙头企业、经验丰富的养殖户、畜牧部门专业人才,联合河南省农科院、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等院校专家,系统推进鹌鹑产业省级地方标准制定,制定的《鹌鹑人工孵化技术操作规程》已获批发布,《种鹌鹑饲养技术规程》《鹌鹑屠宰加工技术规程》《优质鹌鹑蛋生产技术规程》等3项省级标准,已完成网上申报工作,有力推动了鹌鹑产业向技术规范、标准引领转型。

  二是强化疫病防控保障,筑牢产业安全防线。针对鹌鹑养殖中风险较高的疫病防治环节,联合焦作市动物疫控中心,在谢旗营镇、嘉应观镇设立鹌鹑免疫接种实验基地,聚焦禽流感等重点疫病防控,开展免疫实验,积累数据,为科学防控疫病提供数据支撑;“焦作泛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依托院士专家科研工作站,针对鹌鹑疫病防治进行实验,并组织专家对养殖户进行指导、培训,为养殖户制定科学的免疫方案,减少了养殖疫病发生。同时,该县还制定了全省首家鹌鹑屠宰点工作流程,对鹌鹑屠宰企业产品进行严格检疫,确保武陟鹌鹑食品质量安全。

  三是建设高标准示范园区,促进产业规范提升。按照“全链条布局、全要素集聚、全循环发展”的规划标准,投资3.1亿元建设占地320亩的鹌鹑现代产业园,打造全省首个集育种、孵化、育雏、养殖、加工、粪污处理、仓储物流为一体的现代化鹌鹑产业园区,通过发挥园区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促进全县养殖场(户)规范提升,推进鹌鹑特色产业由全产业链向“集群化、标准化、智能化、高端化”升级。

  五、培育品牌,打造“武陟鹌鹑”全国名片

  2020年,鹌鹑由特禽改为家禽后,全国鹌鹑产业发展迅猛。武陟县意识到要持续做大做强鹌鹑特色产业,必须下定决心培育品牌,发挥已有优势,把“武陟鹌鹑”打造成为全国名片。

  一是以品牌创建扩大影响力。积极申报创建了区域公用品牌。2021年,鹌鹑产业核心区谢旗营镇入选了全省首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022年,“武陟鹌鹑”“武陟鹌鹑蛋”纳入了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2023年,“武陟鹌鹑蛋”入选了河南省知名农业品牌目录;2024年,“武陟鹌鹑蛋”获得了“河南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取得了首批“豫农优品”商标;2024年11月,武陟县成功举办了全国第三届鹌鹑产业发展大会,使“武陟鹌鹑”在全国的影响力全面提升。品牌赋能不仅使“武陟鹌鹑蛋”产品畅销全国,而且走进了“俄罗斯喀山国际农业展”,出口多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二是以标志申报提升知名度。2022年,农业农村部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武陟鹌鹑”成功入选性能测定单位。武陟县以此为契机,把地理标志申报作为鹌鹑特色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深入挖掘鹌鹑产业兴起的历史渊源及各类要素,全面收集整理了“武陟鹌鹑”的饲养经历、发展历程、规模现状、资源优势等资料,积极推进“武陟鹌鹑”“武陟鹌鹑蛋”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申报认证,为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以文化赋能打造新业态。深入实施“文旅+百业”融合工程,挖掘鹌鹑独特文化内涵,谋划建设鹌鹑博物馆,展示黄河流域鹌鹑文化;开展农文旅活动,举办斗鹌鹑民俗大赛、鹌鹑美食节、参观生产线等活动,开发斗鹌鹑、宠物鹌鹑等新业态,推动“养殖产业”向“文旅产业”延伸;鼓励推行“鹌鹑+电商”模式,培育“鹌鹑电商直播基地”,加大“武陟鹌鹑”品牌宣传,持续增强鹌鹑产业市场竞争力,力争到2026年鹌鹑全产业链产值突破35亿元,为群众稳定增收致富、乡村振兴提供强劲动能。(作者单位:中共河南省委咨询组)

  编辑:岳含笑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本站声明/本站留言/广告服务

办公地址:石家庄市翟营南大街43号(槐安路与翟营南大街交口金马国际A1座1803室)

邮编:050031 QQ:1178427225 电话:13373111846

传真:0311-68090489 电子信箱:hbteyang@163.com

Copyright©2002-2018 特色养殖产业网 www.hbtyxh.com 版权所有冀ICP备20002390号-2 技术支持:星象网络科技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16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