貉子组织滴虫病诊治及防控

 

  组织滴虫病是由组织滴虫属的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禽类盲肠和肝脏引起的一种原虫病,最初主要感染家禽,但是近几年由于貉子养殖中使用禽类下脚料、养殖场中散养家禽的存在,导致貉子感染组织滴虫并发病的情况逐年增多,而且出现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情况会加重貉子伤亡,为了预防本病的发生减少伤亡,总结归纳防控建议供广大同仁参考。

  一、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貉子组织滴虫病主要传染源是家禽下脚料(鸡肠、整鸡、鸡鸭肝等)、散养家禽,仔貉分窝前采食被母貉粪便污染的饲料间接感染滴虫而发生腹泻;个别貉子在缺乏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时,出现采食粪便的情况会使组织滴虫循环感染甚至加重情况

  二、感染对象及临床症状

  各日龄貉子均可感染,但是以30~90日龄仔貉发病率最高;母貉多数极少出现腹临床发病情况,但是会通过粪便不断排除虫卵和虫体,污染料盒及产箱;仔貉感染后在分窝前后、天气突变、换料、疼痛等应激出现后表现出腹泻症状;慢性病例的前期症状是过料性稀便、逐渐发展成为灰色及黄白色稀便,逐步出现食欲减退、眼窝下陷、消瘦及毛发逆立等症状,最终继发细菌或者病毒感染而死亡;急性病例多表现为突然腹泻,排出水泥样稀便,迅速消瘦,2~3天发生脱水死亡;剖检病变主要在盲肠和结肠,盲肠外观有大量绿豆粒大小灰白斑点,盲肠壁前期增厚后期变薄,内有灰色、黑色稀薄内容物,个别病例有胀气和肠壁水肿甚至出血情况,多与继发魏氏梭菌和病毒有关。

  三、实验室诊断

  使用棉签蘸取盲肠及直肠内容物,涂抹到载玻片并用少量无菌生理盐水稀释,加盖盖玻片后用400~600倍观察可见到鸭梨样活动虫体,即可确诊。

  四、防控建议

  1、控制传染源及减少传播途径。貉子在5~8月份禁止饲喂生鲜畜禽下脚料,饲喂必须经过彻底熟制;同时养殖场内禁止散养鸡、鸭等活禽;仔貉分窝前注意添加复合预混料,谨防貉子采食粪便而导致感染加重。

  2、合理使用药物驱虫。发病严重厂区必须定期投喂药物驱杀,药物可选择呋喃唑酮(痢特灵)、甲硝唑、地美硝唑(与家禽有交叉耐药性)等配合土霉素、磺胺氯达嗪钠等联合拌料3~5天,每月1~2个疗程。

  3、做好抗应激处理和继发感染。仔貉分窝时推荐将母貉转移、仔貉不移的方式以降低应激;连绵阴雨、更换饲料、注射疫苗时在控制饲喂量的同时在饲料中添加蒙脱石散、VC、葡萄糖及少量黄连素(盐酸小檗碱),连续使用5~7天,降低腹泻发生情况。

  4、腹泻病例综合防治。大群出现腹泻时,停止饲喂一切肉食性饲料并控制饲料饲喂量,腹泻粪便用白灰、火碱+沙土覆盖;每天使用过硫酸氢钾或者戊二醛喷雾消毒;饲料中添加葡萄糖粉(2~3克/只/天)和黄连素(30~50mg/只/天),甲硝唑(60~80mg/只/天)+磺胺氯达嗪钠(100mg/只/天)+黄芪(500克打粉开水熬制5~10分钟,饲喂800~1000只/天),连续使用3~5天;腹泻稳定后,添加少量酵母片和蒙脱石散。

 

责编:刘美玲 夏钰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本站声明/本站留言/广告服务

办公地址:石家庄市翟营南大街43号(槐安路与翟营南大街交口金马国际A1座1803室)

邮编:050031 QQ:1178427225 电话:13373111846

传真:0311-68090489 电子信箱:hbteyang@163.com

Copyright©2002-2018 特种养殖信息网 www.hbtyxh.com 版权所有冀ICP备20002390号-2 技术支持:星象网络科技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16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