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皮动物克雷伯氏菌流行病学
毛皮动物克雷伯氏菌流行病学
刘长浩 秦绪伟 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
克雷伯氏杆菌(Klebsiella)既是一种人兽共患病病原(1883年由Friediander首先从患大叶性肺炎病人的肺组织中分离),又是一种可引起多种动物患病的条件性致病菌。国内外先后从患病的马、牛、猪、鸡、鸭、麝鼠、珍珠鸡等动物体内分离到这种细菌[1~6]。该菌属于肠杆菌科、克雷伯氏菌属的成员,与人和动物有关的是肺炎克雷伯氏菌(K.pneumoniae)和产酸克雷伯氏菌(K.oxgtoca)两个种,分布于动物的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统及皮肤等。根据其致病力又将前者分为肺炎克雷伯氏菌(K. pneumoniae)、臭鼻克雷伯氏菌(K.ozaenae)、鼻硬结克雷伯氏菌(K.scleromatis)等三个亚种,可致人和动物的肺炎、肠炎、子宫炎及腹膜炎,甚至败血症。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它只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对畜禽危害不大,一直未引起重视。但是近年来,肺炎克雷伯氏菌对畜禽危害越来越严重, 已经成为仅次于大肠杆菌的重要条件致病菌,加之广泛使用各种抗菌药物,导致该菌的耐药性增强,增加了临床治疗的困难[7-12],Kim等从鸡场和鸡肉产品中分离到多重耐药的克雷伯氏菌,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13]。
1流行病学
近年来,肺炎克雷伯氏菌引起人和动物疾病的报道在迅速增多,如梅花鹿、仔猪、家兔的肺炎以及家兔、雏鸡、猪的腹泻,绵羊的传染性口炎,大熊猫的腹泻、肝炎,狐狸、竹鼠以及豚鼠的肺炎;在人医方面,肺炎克雷伯氏菌引起的感染已上升到仅次于绿脓杆菌,居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第2位,死亡率可高达60%。人患克雷伯氏菌肺炎较一般肺炎病情重,对一般肺炎常用的首选药物青霉素无效。2010年~20113年8月间,山东、河北多个地区部分毛皮动物养殖场养殖的狐狸、貉子、水貂出现空怀、流产,拉稀,口鼻流血等症状[14]。通过对这些地区送检的病料进行病原学检查,发现47.5 %~51.5 %的被检病料中均存在肺炎克雷伯氏菌的感染[15],狐貉的出血性肺炎病例检出率高达80%。目前关于肺炎克雷伯氏菌引起毛皮动物疾病的研究报道虽然相对较少,但是随着毛皮动物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养殖从业者素质参差不一,抗生素滥用等因素,导致条件致病菌越来越成为细菌病的主要病原。
2、致病性及毒力因子
2.1致病性
从我公司临床检测情况看,肺炎克雷伯氏杆菌对毛皮动物的致病性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引起水貂的细菌性肠炎,主要是混合感染,往往伴随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等一起发生,没有单发病例,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蜷缩于圈舍一角,食欲不振,腹泻、粪便黄绿色、黄白色等,此时若不能及时地进行治疗或机体衰弱、抵抗力低下时,就会进一步发展为败血症,使心、肺、脾、肝、淋巴结等实质器官发生病变,最后导致动物死亡;二是水貂、狐貉的出血性肺炎的继发感染,进入9月份以来我公司的临床检测小组,接诊的病料中,肺脏中克雷伯氏菌的分离率高达80%,其主要症状主要以呼吸急促为主要症状,死后口鼻流血,与水貂的绿脓杆菌性肺炎较为相似,而且有一定的耐药性,在人医方面,肺炎克雷伯氏菌引起的感染已上升到仅次于绿脓杆菌,居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第2位,死亡率可高达60%。
2.2 毒力因子
本菌的毒力因子主要是荚膜。荚膜是细菌细胞壁外面的一种粘液样物质。由于它包围着整个菌体表面,在电镜下可见细菌周围的电子透明层,即为该菌的荚膜。它有抵抗机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以及消除抗体的能力。研究还发现该菌荚膜的形式与培养的营养条件密切相关。在营养丰富的血液琼脂培养和胰酶大豆琼脂培养基中,易形成荚膜,而在普通脂中则难以形成。研究还发现在体外连续培养若干代后,细菌形成荚膜的能力消失,说明本菌在体外培养时,形成荚膜的能力不稳定。这与通常情况下能产生荚膜的病原菌需在动物组织中才能形成,在人工培养基上不产生荚膜或不明显的常规有一定区别。有文献研究表明,克雷伯氏菌致病的毒力因子除了其荚膜多糖(sps)外,可能还包括耐热和不耐热毒素、粘附因子和脂多糖[16]。
3 致病机理
肺炎克雷伯氏菌是动物肠道内的正常细菌。正常情况下,它与机体间保持着一种平衡状态。但是一旦外界环境条件(如气温、食物结构等)突然改变,或长时间处于闷热或应激状态时,这种平衡就会被打破。这种细菌就会单独或与其他条件致病菌(如大肠杆菌等)一道使动物感染,发生胃肠道疾病,甚至败血症。
一般毒力的细菌,对小白鼠的致死量都在数千万到上亿个菌,而张成林从一例患肠炎的毛皮动物粪便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氏杆菌,仅160个菌落形成单位(cfu)即可使接种的小白鼠在1~4天内全部死亡,属于强毒株。但近几年在毛皮动物的肠炎粪便中该菌的检出率略有升高。说明该菌在毛皮动物肠炎发生过程中有一定的致病作用。在一定条件下也可成为主要的致病菌,是继大肠杆菌之后的又一个对毛皮动物致病的重要的病原菌。由于该菌具有荚膜,所以侵袭力强。在动物壁受损的情况下,侵入机体内并进入血液循环大量繁殖产生有毒有害代谢产物,使动物机体的生理平衡进一步破坏与紊乱,从而引发疾病。这正是本菌的致病机理所在。
4 综合防治
克雷伯氏菌属于条件性致病菌,因此防治本菌首要是要降低外界应激,平时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兽舍及运动场的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注意营养水平,提高动物健康状况,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以提高动物机体对不良因素的适应能力。
虽然本菌目前对许多抗菌类药物较为敏感,可用这类药物拌入饲料进行预防和治疗。但是一定要注意交替使用抗生素,防止长时间使用产生耐药性和毒性。尤其是与绿脓杆菌性肺炎混合感染时,一定注意合理用药;对于导致细菌性痢疾的病例,可用微生态制剂来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而达到防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Buxton A&FraserG.AnimalMicrobiology[M].Blackwell Scientific PublicationsLTD,1997.19.
[2] JH吉莱斯皮等,胡祥壁等译.家畜传染病(第七版)[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8,70~711
[3] 杨留战等.哺乳仔猪克雷伯氏肺炎杆菌的调查[J].中国兽医科技,1989,(1):17~181
[4] 曹荔能.麝鼠克雷伯氏杆菌病的诊治[J].中国兽医科技,1989,(4):27~281
[5] 朱煜兰.鸭肺炎克雷伯氏菌病的诊疗[J].中国兽医科技,1989,(12):27~281
[6] 李忠全等.珍珠鸡克雷伯氏菌病的诊断[J].辽宁畜牧兽医,1994,(4):22~231
[7] Ronald A. The etiology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traditional and emerging pathogens [J]. Dis Mon,2003,49(2): 71-82.
[8] Craven D E. What is healthcare-associated pneumonia, and how should it be treated [J]. Curr Opin Infect Dis,2006,19 (2):153-160.
[9] 秦丽,周正,穆燕魁,等. PCR 检测乳粉中肺炎克雷伯氏菌[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35(2):192-196.
[10] Rosenblum R,Khan E,Gonzalez G, et al. Genetic regulation of the ram A locus and its expression in clinical isolates of Klebsiella pneumonia [J]. Int J Antimicrob Agents,2011,38 (1):
39-45.
[11] Chang Wen-neng, Lu Chen-hsien, Huang Chi-ren, 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ost-neurosurgical Klebsiella pneumoniae meningitis in adults and a clinical comparison to the spontaneous form in a Taiwanese population [J]. J Clin Neurosci,2010,17(3): 334-338.
[12] Marchaim D, Chopra T, Pogue J M, et al. Outbreak of colistin-resistant, carbapenem- resiste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in metro-politan Detroit, Michigan [J].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11,55(2): 593-599.
[13] Kim S H,Wei C I,Tzou Y M,et al. Multidrug-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isolated from farm environments and retailproducts in Oklahoma [J]. J Food Prot,2005,68 (10): 2022-2029.
[14] 高玉伟,夏咸柱,胡桂学,等. 细菌分离与基因扩增确诊水貂出血性肺炎[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06,4:53-54.
[15] 秦绪伟,李富金,宋晓飞. 果子狸克雷伯氏菌的诊治一例[J]. 山东畜牧兽医, 2013.(34):80.
[16] 李桂杰, 朱瑞良, 徐刚. 克雷伯氏菌的研究现状综述[J]1山东畜牧兽医.1997.(2):36~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