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富岔河
蛋鸡村农户家家冒富
每天一到下午,邳州市岔河镇颜楚村便热闹起来。家家户户忙着把成箱的鸡蛋搬运到村养鸡协会会长李义光的门前,装上外运的大汽车。一年365天,这景象经常有。
在颜楚村采访,记者只见蛋鸡养殖小区日光能温室一栋连着一栋,从南到北有一里多长,十分壮观。专业户晏文利告诉记者:“村里农户养蛋鸡都有成熟的技术,市场销路由养鸡协会负责,农户生产出产品,天天有专人上门收购,主要销往南京、上海、宁波等大城市超市。”谈到收入,晏文利说:“有了规模就有高效益,村里一般农户养二三千只,年收入都超过6万元,我养了5000只,收入不低于12万元,养万只的收入都在二十四五万元。鸡蛋成了咱农民致富的金蛋蛋。”
小村水貂飞欧洲
近两年来,水貂皮市场价格一路上扬,一张水貂皮能卖到300—400元。马季村抓住时机,成立水貂养殖合作社,扶持农户养水貂,貂皮全部销往俄罗斯、法国、英国等欧州市场,现在该村已建立水貂养殖小区,实行联合养殖,成为远近闻名的水貂养殖专业村。
专业户王长春靠养貂脱贫致富,现在家里水貂存栏400多只。他指着一只母貂对记者说:“这只貂一胎产仔9只,其中有7只公仔,2只母仔,到秋天出栏卖种貂,一只公貂卖400元,母貂可卖300元,仅这一窝貂,我就可收入3400元,比养一头牛还值钱呢!” 他正打算扩大饲养规模,加强饲养管理,争取今年效益翻番。
蚕桑村“化蛹成蝶”
黄石村发展高效蚕桑业,植桑——养蚕——缫丝,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格局。全村植桑面积发展到1万亩,年增收2000多万元。
为做大做强蚕桑业,该村首先组建营销协会,蚕农是会员,同时,采取股份合作制,让村民成为小股东,投资建成了拥有自动化生产线的缫丝厂,形成了蚕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加销一体化体系。现在,黄石村的蚕桑产业链效益,每亩净增收2000多元。用蚕农的话说是“一亩桑,六亩田!”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