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蚯蚓养殖
秸秆粪肥可利用 养殖蚯蚓能致富
由于我国耕地复种指数高,农作物茬口紧,庄稼收获后大量的秸秆急需处理,尤其是我省农村,不少地方秸杆过剩,堆在田间、地头、村口,造成环境的污染;畜禽饲养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排泄物和废弃物,在农村乱堆、乱放、随便丢弃,造成道路、沟渠堵塞,严重污染环境。而通过人工养殖蚯蚓,可以变废为宝。目前许多地方养殖蚯蚓都与养牛场、养猪场、养鸡场结合,彻底改变了被牛粪、猪粪、鸡粪污染的环境,在取得养殖蚯蚓的利益的同时又促进了养牛业、养猪业、养鸡业的发展。因此蚯蚓养殖是一项技术、资源、环境、人力为一体的养殖技术。
利用动物粪便、农作物秸秆养殖蚯蚓技术简单,原料包括:牛粪、猪粪、鸡粪、杂草、麦秸、玉米秸、稻壳、稻子下脚料都可,而蚯蚓的养殖过程又很简单,容易操作,不用购置设备,不需建厂房,不必占用大量的土地晾晒秸秆,只需在家庭庭院、村边地头或树盘底下寻一块闲散地堆上原料,堆好后撒上水,放上种苗即可。蚯蚓有从上层向下层吃食的习惯,种苗投入后,堆的上层首先形成一层蚯蚓粪。这些粪便具有比活性炭还强的除臭功能,对秸秆对方后产生的有害气体能吸附转化。第二年就不需要再重新引种。
蚯蚓,目前可以养殖的品种有很多,用途也各不相同。 蚯蚓具有繁殖率高,蛋白质含量丰富的特点,所以养殖蚯蚓是解决动物蛋白饲料短缺的一条有效途径;近几年来,利用蚯蚓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取得了重大进展如用蚯蚓治病生产医疗保健品等;蚯蚓粪又是有机肥之王,这些粪便小颗粒疏松多孔,透气性好,无味、氮、磷、钾含量高,并含腐殖酸10.5%,有机质高达20%以上,还含有17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用蚯蚓粪种花花鲜,、种瓜瓜甜;另外蚯蚓粪掺和泥碳远销国外作为园艺、温室栽花及种蔬菜之用。
蚯蚓养殖可与实现农牧业的生态良性循环结合起来。具体作法是1 按照种草-养牛-养蚓-养禽模式;2 按照养猪-养蚓-养黄蟮模式;3 按照秸秆加猪粪-养殖蚯蚓-加工肥料模式。4 按照养菇-养蚓-养鱼模式。利用蘑菇下脚料养蚯蚓,蚯蚓喂鱼,蚓粪加工成有机肥料,生产绿色食品。以上都是发展蚯蚓养殖的较好模式,各地应因地制宜发展, 蚯蚓养殖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张明静
粪肥养殖蚯蚓的饲料调制
蚯蚓是杂食动物,主要以腐败的有机物为食。只要是无毒、酸碱度适宜(pH值在6-7)、盐度不过高,并且能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的有机物,都可作蚯蚓的饲料,但是蚯蚓一般不吃活的有机体。例如经过发酵的畜、禽粪便,酿酒制糖、食品、木材加工、造纸等有机废料垃圾中的有机物、活性污泥、各种枯枝落叶、腐木、厨房废弃物,以及昆虫的幼虫、卵、动物的尸体,各种细菌真菌等,都是蚯蚓喜食的饲料。在自然界蚯蚓主要选食枯枝落叶等富含钙质的有机物,大平二号蚯蚓较多地选食发酵腐熟的畜粪、堆肥、蛋白质、糖原丰富的饲料,尤其是腐烂的瓜果、香蕉皮之类食物.
据实验,选食猪粪和牛粪的蚯蚓最多。由于蚯蚓对甜、腥味特别敏感。所以在饲料中投放一定的烂水果、洗鱼水或鱼内脏,会吸引更多的蚯蚓进食。蚯蚓的进食量与品种和其生长发育阶段、饲料的种类及环境条件有关。如人工养殖的赤子爱胜蚓的进食量为其体重的0.3-1倍,掌握以上情况,对于饲料的合理配制和投喂是很必要的。
蚯蚓的饲料主要有碳素料(即草料)和氮素料(即粪料)组成,碳氮比是衡量蚯蚓的主要营养指标。为了保证蚯蚓生长发育快,繁殖率高,蚯蚓的氮素饲料和碳素饲料不宜单独使用,一般是将含碳量高的饲料如稻草、麦秸与含氮量高的饲料畜禽粪便进行搭配,使碳氮比接近10:20左右。大平二号饲料的适当碳氮比为20:30。饲料配制具体分为5个步骤:
1、备料:饲料原料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基本配方:牛粪70%、麦秸草20%、食用菌渣或木屑10%(间起疏松剂作用)。同时要求去杂和碎细。如是麦秸草要切短、用鲜牛粪先晒几天以减少异味。(饲料原料包括:牛粪、猪粪、杂草、麦秸、玉米秸、稻壳、稻子下脚都可)。
2、调整草料粪料比:各种基料的搭配原则,除参照饲料配方外,还要计算各种基料的碳、氮含量,一般按牛粪70%、麦秸草20%、食用菌渣或木屑10%就可将草料粪料比调整成20:30。
3、发酵:采用堆积法。将上述配料加水拌均,混合后,料的含水量保持在50%左右,而后混合堆积在避风朝阳处,发酵堆宽1.2-1.5米,高1米,长依量而定,自然堆积,不压实,堆表面覆盖未切的稻草和麦草用塑料布覆盖,防干保温,以利微生物分解。
4、翻堆:发酵期间进行料温变化监测记录。当料温升高至50-70摄氐度后开始下降,进行翻堆,将料内外上下翻匀,特别将四周未发酵好的饲料埋入堆中。翻堆2-3次后,料温不再升高,饲料呈黑褐色,质地松散、无恶臭、不粘滞,即饲料已达腐熟标准。
5、调整pH值:pH值为6-8较适宜,过高过低都不适宜。调pH值时多用自来水淋洗饵料,待下部流出黑水为止。这样即调节了pH值又洗去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还调整了饵料含水量。饲料的湿度应保持在60-70%之间,以防止干燥结块或发霉变质。我公司十年来采用 县牛粪加秸草直接喂蚯蚓,效果显著,创出了蚯蚓养殖一条捷径。 吕忠良
秸秆养殖蚯蚓技术
利用秸秆养殖蚯蚓要选用“进农6号”品种。
准备工作主要是选好养殖场地、足够的秸秆及种蚓。第一,场地应选择在远离火源,供水、排水方便,交通便利,避风向阳之处,只要是能够堆放一定数量秸秆的地方,均可作为处理场所。堆放秸秆前应把场地内的碎砖,烂瓦片以及其它无机垃圾清理干净。地表应做简单地平整,投放鼠药,堵塞鼠洞,除掉蚂蚁窝。用作处理场的地表面,均不需再做防渗等处理。也不必起高垫低和建筑围墙。场地面积大小,可视处理规模自行确定。
第二,蚯蚓有四处觅食的习性。尽管“进农6号”定居性很好,但在无食可吃时也会出现死亡或成批为觅食而逃走的现象。因此事前一定要备足农作物秸秆。除棉花柴以外,玉米,小麦、大豆、花生秸秆以及树叶,杂草、瓜菜的残藤烂枝叶等,均可作为饲料。对秸秆的要求是,不用粉碎,不论干湿,也不管它是否腐烂变质均可利用。为了生产更多的地龙鲜体和较好的粪便,当然用收获时间不太长的新鲜秸秆更好。准备秸秆数量,可根据购进种苗量、计划处理完的时间,蚯蚓的吞食量和增殖量来确定。在操作过程中,应吃一层秸秆,刮掉一层上层的粪便。堆放可呈长方形,正方或圆锥形等,但最好还是长方形,因为此形状便于透气或渗水。在堆放秸秆时最好是边堆放,边洒水,尤其是夏天,天气干燥,易发生火灾,更应堆后及时洒水。
第三是备足种蚓。种蚓运送时最好避开高温季节,严禁用塑料桶,编织袋长途运送鲜活蚯蚓。秸秆堆放好洒足水后,有一个堆温迅速升高期,种苗应在堆温开始往下降时投放。大概时间是第一次洒足水间隔八天以后。第一次堆放的秸秆吃掉90%后及时加入新的秸秆。加放时,可在原堆上层加,也可将吃食后的秸秆(即蚯蚓和蚯蚓粪便)排成条状,将新的秸秆放在条状之间,也可在原堆四周加放。要注意的是,直接向原堆上添加秸秆一次最高不得超过40厘米,以免全部闷死,加后还要及时洒好水,将地龙及时引入上层。
第四,一定按技术规范一步步操作,否则还是养不成功。通过多年的试验、观测,发现"进农6号"生活的最适应湿度为60%-80%。在此湿度范围内,孵化时要求湿度较低,成体要求湿度较高。当湿度低于60%,高于30%时。蚯蚓则体色变暗,体形逐渐缩小,繁殖带消失,停止进食,进入休眠状态。当湿度适宜时,还会正常生长,短时间内又开始繁育。湿度低于30%时,该地龙很快就会自溶。据试验观察,在不缺氧的水体中可长期生存,可是当环境湿度超过85%时,将会出现吃食减少,生长缓慢,繁殖带消失,已产的蚯蚓茧被水溶化,就产不出小蚯蚓,甚至会出现已有的大小蚯蚓向外逃亡。
河北工程学院 刘其昌
蚯蚓的六喜六怕
六喜是指喜阴暗、喜潮湿、喜安静、喜温暖、喜甜、酸味和喜同代同居。喜阴暗:蚯蚓属夜行性动物,白天穴居泥土洞穴中,夜间外出活动,一般夏秋季晚上8点到次日凌晨4点左右出外活动,连采食和交配都是在阴暗色情况下进行的。喜潮湿:自然陆生蚯蚓一般喜居在潮湿、疏松而富于有机物的泥土中。喜安静:蚯蚓喜欢安静的周围环境。生活工矿周围的蚯蚓多生长不好或逃逸。喜温暖:蚯蚓尽管世界性分布,但它喜欢比较高的温度。如环境低于5摄氐度时,就停止生长发育,繁殖的最适温度为15-25度。喜带甜、酸味:蚯蚓是杂食性动物,它除了塑料、橡胶、玻璃和金属不吃外,其余如腐植质、动物粪便、土壤细菌等都吃。蚯蚓味觉灵敏,喜甜食和酸味。厌苦。喜欢热化细软的饲料,对动物性食物尤为贪食,每日贪食量相当于自身重量。食物通过消化道,约有一半作为粪便排出。喜同代同居:蚯蚓具有母子两代不愿同居的习性,尤其在高密度情况下,小的蚯蚓繁殖多了,老的就要跑掉、搬家。
六怕是怕光、怕震动、怕水浸泡、怕闷气、怕农药及怕酸碱。怕光:蚯蚓为负趋光性,尤其是逃避强烈的阳光和蓝光,但不怕红光,趋向于弱光。如阴湿的早晨有蚯蚓出穴就是这个道理。据阳光照射试验,红色爱胜蚓阳光照射15分钟后,有66%的蚯蚓死亡,照射20分钟就会100%死亡。怕震动:蚯蚓喜欢安静的环境,不仅要求噪音低,而且不能震动,受震动后蚯蚓表现不安,逃逸。因此在靠近桥梁、公路、飞机场附近不适宜建蚯蚓养殖场。怕水浸泡:养殖床若被水淹没后,多数蚯蚓马上逃走,逃不走的,表现身体水肿状,生活力下降。怕闷气:蚯蚓生活时需良好的通气,以便补充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对氨、烟气等特别敏感。因此人工养殖蚯蚓时,为了保温,舍内生炉,其管道一定不能漏烟气。怕农药:据调查,使用过农药尤其是剧毒农药的农田或果园蚯蚓数量少。怕酸碱:蚯蚓对酸性物质很敏感。如养殖赤子爱胜蚓和红正蚓,最好把饲料调至成弱酸性,这样有利于蛋白质等物质的消化。
河北省特种动物养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