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养殖 科技当先
沈阳双良饲料有限公司 赵青谦
毛皮动物虽不及猪、牛、羊大宗养殖,但在中国已小具规模,拥有养殖业、鞣制加工业、制品加工业、毛皮制品经营贸易业等综合性良好的产业链,养殖范围遍布北方各地并深入到千家万户。毛皮动物养殖走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总的特点是一波三折、大起大落。零碎、分散、小而全的家庭小作坊式养殖,导致了行业缺乏规范和宏观调控,不能很快形成行业内的优化组合。技术支持、信息服务和相关行业配套的协同,专业化生产、区域性规模经营亟待解决。
养殖场(户)获得信息除了看广告,参加会议,或看别人能否挣钱外,没有其他权威性的信息来源,因为市场的波动是不随意志而转移。 “以质论等,按质论价”已成为毛皮交易的标准。养殖场(户)的经济效益之所以经不起市场波动的冲击,除了市场透明度不够,中间商肆意炒做,捞走了大部分利润外,主要是因为信息不畅所导致的盲目性。因此养殖场(户)选择合作伙伴时,要选择附加值高的,如提供技术服务(包括毛皮行情,疾病预防、养殖技术,选种等),加大与大型企业的粘度,以达到通畅的信息交流,这也是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毛皮动物饲养业目前正处在从传统饲喂过渡到现代饲养的阶段。养殖技术风险要高于市场风险,投入大、生产周期长,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10月份正值毛皮动物冬毛期,小型的养殖场(户)经过半年的资金投入,此时已缺乏后劲,能省则省的思想油然而生,玉米面的添加量能达到60%以上,“病从口入”,毛皮兽咬毛、食毛和腿瘫的疾病时有发生;脂肪添加质量和数量不能很好的控制,黄脂肪和尿湿症屡见不鲜;针毛弯曲,毛绒空虚、粗糙、无光泽,皮张的质量大打折扣。养殖场(户)要提高自己的抗风险能力,就近取材,保证毛皮动物各阶段蛋白质的数量和质量,合理添加预混合饲料,使养殖成本最低化,经济效益最大化。
种源质量要有严格的选择标准,除了在国内、外原种场购种外,自己饲养也要经过三次选种:1 、初选阶段在5 一6 月进行。成年公兽配种结束后,根据其配种能力、精液品质及体况恢复情况,进行一次初选;成年母兽在断乳后,根据其繁殖、泌乳及母性情况进行一次初选;当年仔兽在断乳时,根据同窝仔兽数及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一次初选。
2 、复选阶段在9 一10 月进行。在初选的基础上进行一次复选。根据毛皮兽的脱毛、换毛情况,幼兽的生长发育和成兽的体况恢复情况,选留数量要比计划留种数多20 %一25 % ,以便在精选时淘汰多余部分。
3 、精选阶段在11 一12 月进行。在复选基础上淘汰那些不理想的个体,最后按计划落实选留数。选留种兽时,公母兽比例为1 比3 或1 比4 , 但兽群较小时,要适当多留一些公兽,以防因某些公兽配种能力不强而使繁殖工作受到影响。种兽群的组成应以成兽为主,不足部分由幼兽补充。成幼兽比例以7 比3 至l 比1 为宜,这样有利于毛皮兽场的稳产高产。
随着毛皮产业面的扩大及发展,毛皮动物驯养繁育以及毛皮产品开发等应用型人才普遍急需,专业化企业将会为这个产业增添生机和活力。
《特种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