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毛皮动物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三)
张晶1 刘钢1 金礼吉1,3 高春福2 刘荟祺3 张久石3
(1大连理工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院 2大连天地人饲料有限公司
3大连赛姆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毛皮动物营养研究中心 )
4、中国毛皮动物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1)、经营转轨[5]
我国毛皮动物养殖应从前儿年的“引种”、“倒种”、“炒种”、一味扩大饲养规模的发展阶段进入到提高种群质量、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发展时期。如果我们不在改进毛皮动物养殖技术上下工夫,而只是一味的重复“倒种”、“炒种”,最终会导致我国毛皮市场的逐步丢失和毛皮动物产业的“大滑坡”,甚至出现整个毛皮产业的垮台。应该认清当前国内外毛皮产业发展状况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大趋势,打出我们自己民族的品牌。
(2)、建立“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充分利用各地特点和优势,开展规模经营,形成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现代产业,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以具有供种能力的大型养殖场为核心场,结合我国农村实行的“牧业生产规模经营”、“百村小康工程”等科技示范活动,建立毛皮动物养殖示范户、示范村、示范区,逐步形成毛皮动物规模养殖基地。
4.3 推广新技术[1,5,6,8]
我国开展毛皮动物养殖科研以来,取得了大量科技成果,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使得许多科研成果推而不广。有关部门应积极开展养殖技术培训,推广科技成果,举办科技咨询和提供技术服务,对养殖示范户进行正确引导,提高毛皮动物养殖者素质,增加养殖业的科技含量,使我国毛皮动物养殖达到优质、高产、高效、低耗的现代化水平。同时,加大毛皮动物研究的科技投入,注意科学研究应从产中向产前和产后延伸,推广优良品种,加快改良现有种群质量的进度。
4.4 生物技术
从上世纪50年代沃森发现遗传物质脱氧核糖的双螺旋结构到70年代玻耶的DNA重组成功,开创了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新纪元。进入90年代以后,抗虫棉花、抗病小麦、转基因瘦肉型猪、高产奶牛等转入规模试验阶段。苏格兰科学家用体细胞成功地克隆了绵羊,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生物技术为人类进行生物遗传改良和育种提供了条件,为毛皮动物饲养业的“跨跃”发展带来了巨大希望。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会推动毛皮动物养殖业发展到新的水平,“超级水貂”、“超级狐”等转基因新物种完全有可能成为新世纪的主推品种。
参考文献
[1] 郭天芬,常玉兰,席斌.我国毛皮动物养殖业现状及发展的对策.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6, 3:4-7.
[2] 冯宏儒.我国毛皮动物养殖业的现状和动态.河南畜牧兽医,1999, 10:31.
[3] 张同功.中国裘皮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评价.中国皮革,2006, 35(5):40-42.
[4] 张振兴.我国毛皮动物养殖概况及存在的问题.经济动物学报,2005, 9(4):187-190.
[5] 朴厚坤.我国特种养殖业发展趋势及其措施.经济动物学报,2003, 7(1):1-4.
[6] 刘彦, 孙福林.我国毛皮动物产业发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北京农业,2002, 11:30.
[7] 朴厚坤,高祝兰.动物福利与裘皮贸易的新形势.经济动物学报,2006,10(1):5-6.
[8] 邹兴淮.我国毛皮兽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农牧产品开发,1999, 4:47-48.
《特种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