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野山猪溯源
辽宁省阜蒙县大固本镇 北方特种野山猪繁育中心 荆福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消费者越来越重视食用有机绿色食品。特种野山猪肉就是人们特别喜爱的有机绿色食品。
那么,特种野山猪的生物学特性究竟怎样呢?它为何比家猪营养价值高呢?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下。
据有关文献记载:早在六千万年前,野猪就在地球上生成。原始社会时,人类开始将捕获的小野猪来进行人工驯养,他们利用人类食用后的残渣和野菜、野果喂养,将他们养大。早在七百年前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就已经形成野猪规模。本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在我国南方某地出土的遗址中就有大量的猪遗骨出土。
据史料上记载:野猪前驱大、后驱小,前后比例为70:30。野猪有两大类,即欧洲野猪和亚洲野猪,它们分别是当今时代家猪的祖先。
欧洲野猪成本体重约100-200公斤,体高80-90厘米,体长150-160厘米,头骨长而窄,雄猪下犬齿十分发达。前驱发达,皮肤粗糙,毛色为黑褐色或暗灰色,鬃毛之间有微细的绒毛,可防寒越冬。寿命为20-30年,喜欢群居,有效乳头4-5对,年产一窝,产仔数5-8头,仔猪身上有黑白纵带,长到3-5个月后自动消失。我国的北方猪种就是由欧洲野猪进化而来的。
亚洲野猪成年体重100-150公斤,体长120-140厘米,繁殖力较低,头骨较短而高,呈正方形,其它,均与欧洲野猪基本相似。我国的南方猪种就是由亚洲野猪进行而来的。
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吉林省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从事科学考察10多年,收集整理了野猪的生态资料显示:野猪是经济价值高的狩猎动物,肉味鲜美,皮张是制革的好原料,胆可入药,但有危害农作物的缺点。其生物学特性是:
A、栖息环境
野猪喜欢在幽静的山林中栖息,特别喜欢溪流、水塘、沼泽等潮湿的丛林中,一年四季流动生活。
B、生活习性
野猪善奔跑,喜?水、难行的荆棘丛生的路能直冲过去,喜欢群居生活,少则2-3头,多则10头为一群,几十头的大群也有,通常为老母猪祖孙三辈组成,老公猪则单行,过孤独生活。
野猪夜间活动,白天休息。
野猪胆小,一般情况不主动攻击人,但是,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比如受伤或者是被追赶时,它就会向人们发起攻击。
C、分布情况
野猪常年在长白山有明显的季节分布,夏季在400米的山脚地带至1700米的高山地带。但是,均以600至1100米的中山地带数量最多,冬季一般在小于1200米的地带活动。
野猪分布密度最大的是红松与阔叶混交林,其次是灌木丛的次生林和红松为主的针叶林。
D、采食
野猪属杂食动物,主要食物均以植物为主、据调查,它爱吃榛子、橡子、松子、山梨、山核桃等,玉米、土豆、黄豆等农作物也喜欢吃。其它,如昆虫幼虫、无脊椎动物、小型脊椎动物,吃的就较少。
E、繁殖与生长
野猪冬季发情,雌猪发出求偶叫声,雄猪则很少进食,寻找雌猪进行交配,雄猪之间为求偶而发生争斗,最后,体重大的雄猪获胜,与雌猪交配成功。
怀孕雌猪开始离群外寻清静之处,垒窝准备产仔用,选址一般在小河旁,也有的在灌木丛中,产窝味卵圆形,一侧开孔,清明前后,即可产仔,每窝5-13头不等,一般的则为6-8头,出生后的仔猪,立即会吃奶,出生重为0.8-1.1公斤,8月龄体重在25公斤以上,一年后可达40公斤左右,二年后达到性成熟。
F、天敌
野猪的天敌是狼、虎、豹、熊、猞猁,狼数量少,对野猪威胁不大,虎豹也不多,也够不上威胁,危害大的则是熊。目前,长白山的数量较大,冬季可见野猪踪迹后面有熊迹,受伤的野猪熊最喜欢跟踪。
G、毛色
野猪毛色为暗褐色,适于野生保护环境色彩。仔猪生后具有淡色的黑白相向的纵条纹。
摘自:《特种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