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民专业合作社 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推进,广大农民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自愿组织起来,兴办了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并呈现出多种发展形式。党中央、国务院为了引导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其主要目的就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在机制上保障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近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马占江就相关问题回答了齐齐哈尔日报记者的提问。
记者:请您谈一谈我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义?
马占江:我市是农业大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第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举措。经过30年改革与发展,我市农村和全国一样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难以实现有效对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把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产品标准化、营销统一化、服务规范化,实现装备现代化,从而为发展现代农业创造了先决条件。第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生力量,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有效形式,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必然选择。今后现代农业建设的主体不是各级政府,而恰恰是规范有效的农民专业生产合作社。第三,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我市农业连年获得丰收,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很大,这主要是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推动,农产品价格的上升、劳务经济高涨、劳务经济创收的结果。从长远来看,农民的增收基础还不牢固、持续增收的内在能量难以实现有效积聚。当前农村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处于千家万户生产状态下的分散经营,新的技术难以大面积推广、产品标准难以统一、产品质量难以保障,机械化、水利化作用难以发挥,导致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两个风险的能力低,成为制约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障碍。大量的事实表明,只有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上述问题才能有效解决,农民的持续稳定增收才能得以实现。依安惠民合作社去年人均收入1.2万元,拜泉巨龙农业专业合作社去年人均收入1.37万元。
记者:您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作用发挥得怎么样?
马占江:近几年,我市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工作,特别是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后,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兴办合作社的热情。全市上下因势利导,迅速行动,自觉加大了推进力度。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局面,近一年来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00多个,相当于前些年的总和。目前,我市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1780个,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全市合作社2008年末农产品交易量达到1000多万吨。全市有30%的商品粮和70%的蔬菜是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出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在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促进农村分工分业、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难以对接的矛盾等方面上显现出多重效应。
记者:您认为今后如何推进农民专业社发展?
马占江: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市要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作为全市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市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意见,重点围绕产业化、专业化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突出抓好农业重点产业链条的基地建设和一村一品特色经济,按着引导、扶持、规范、服务的原则,因势利导、加大力度,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水平,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健康、有序、快速发展,为现代农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输入: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