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直管县改革:不搞一种模式 要因地制宜

  200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将粮食、油料、棉花和生猪生产大县全部纳入改革范围。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率先减少行政层次,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

  人们注意到,中央近年来在不同文件中对省直管县改革问题已数度涉及,但“一号文件”中的这段话无疑是最新的表述。这也再次彰显出中央鼓励地方大胆探索、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决心。

  中央编办副主任吴知论强调:“由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差异性比较大,各地情况也千差万别,不可能搞一种模式,而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稳步实施。”

  地方试点先行

  吉林、浙江、山东、安徽等省陆续推行以扩权强县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试点

  在中国,市与县这对长期带有隶属性质的行政关系,从上世纪90年代悄然改变。1992年,浙江出台政策,扩大萧山、余杭、鄞县、慈溪等13个县(市)部分经济管理权限的政策。迄今,浙江已连续4次出台政策,扩大部分经济较发达市(县)的经济管理权限。

  而海南省则由于自身土地面积和人口较少,从建省之初就实行市县分治——市只管理城市本身,县由省直接管理。

  在全国,吉林、浙江、山东、安徽等省也陆续推行以扩权强县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试点,对经济发展较快的县(市)进行扩权,进一步扩大县级政府社会管理和经济管理权限。

  截至2007年年底,全国24个地区实行省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

  以大力推进试点的安徽为例。全省下辖61个县(市),县域人口占全省的70%,经济总量接近全省一半。自2004年起,安徽在57个县(市)实行省直管县的财政体制;两年后,又选择30个县(市)进行扩权强县改革试点,探索省直管县的体制,省发改委、公安、卫生等32个部门下放143项权限。

  5年探索,安徽财政体制改革成效明显。县域财政取得了长足发展,对全省财政增收的贡献率逐步提高。2007年,全省61个县(市)财政总收入增长34.4%,增幅高出全省增幅近8个百分点。而随着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直接到县,提高了县级财政分配使用效率,市一级“上截省、下拿县”资金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同时,安徽扩权强县试点的成效也很明显。扩权强县试点县与省直部门的直接“对接”,减少了管理层次,提高了办事效率。怀远县引进一个投资额2200万元的项目,仅3天就完成全部审批手续。同时,“扩权强县试点县”成了一张极具影响力的名片,招商引资吸引力大大增强。广德成为试点县后,外来投资明显增加,2007年全县实际到位省外资金32亿元、外资2964万美元,分别居安徽第一位和第八位。而且,试点县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提速。2007年,全省12个试点县生产总值增长15.6%,比全部县域高0.8个百分点;利用外商投资2亿美元,增长2.5倍,比全部县域高99.4个百分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本站声明/本站留言/广告服务

办公地址:石家庄市翟营南大街43号(槐安路与翟营南大街交口金马国际A1座1803室)

邮编:050031 QQ:1178427225 电话:13373111846

传真:0311-68090489 电子信箱:hbteyang@163.com

Copyright©2002-2018 特色养殖产业网 www.hbtyxh.com 版权所有冀ICP备20002390号-2 技术支持:星象网络科技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16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