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近年来种粮比较效益低原因分析
2004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免征农业税、粮食直补、水稻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等多项惠农政策,旨在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产量。这些利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由于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近年粮食价格持续走高。据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总队农产品中间消耗调查表明,湖南省农民稻谷实际出售价格,每百斤普通早稻2004年74.3元、2005年70.8元、2006年71.6元、2007年74.7元,普通晚稻2004年78.5元、2005年72.8元、2006年74.7元、2007年82.6元,较2003年早稻提高了42.7%~51%,晚稻提高了18.1%~44%。粮食价格增幅这么大,但目前种粮比较效益仍然偏低却是个不争的事实。究竟为什么农民种粮比较效益不高呢?其主要原因是生产成本增加的幅度大。
一、种粮比较效益情况
据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总队对37个县(市)调查,2007年我省种植双季稻与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效益横向比较和双季稻种植本身效益纵向比较情况如下:
(一)2007年种植双季稻与种植其他经济作物效益横向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