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深层问题面面观
面对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动荡,以及中国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等等挑战性的因素,我们的任务仍然是艰巨的,为此,本文试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尽快解决耕地撂荒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耕地撂荒问题始终没有解决,甚至也没有提出解决的可行办法。曾有人估计,至少在一亿亩以上。因此成为一种持续多年的现象。近几年给予农民一些补助,情况稍有好转,但这个问题依然尚未解决。为什么农民宁可撂荒却不转包给别人种?这就是农地制度,包括流转机制急需改进。
务农农民的教育与培训问题 要大力发展农民的培训工程。户籍农民的培训分两大块,一块是进城务工农民和在乡镇企业做工的农民;另一块是仍在务农的农民。中央和省两级每年几百亿资金拨付学校,农村从事这项工作,与学生的实习结合起来。每个农民培训费用以2000元计,一千万人是200个亿。连续培训20年,投入4000亿元,完成2亿农民培训任务,真正从整体上提高了农民队伍的素质。
加快改善我国农业基础设施状况 第一个关键仍是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力度。第二个关键是投入机制要改革。近几年,我国农田基本建设,包括水利建设,以及信息基础建设尚有待加强。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使农民用得起。我们2006年调研的山西襄垣县农业水利设施建设,财政投入一个多亿修的几十公里水渠及扬水站,因水价较高,农民不用水,致使一个多亿投资改善的水利设施建成多年闲置,造成巨大浪费。
农业科技推广与信息化 农村信息化建设要由两条腿走路,一条是传统的农业科技推广方式,即主要由农业科技人员面对面的方式。另一条就是远程教育的方式。未来农业科技推广主要靠信息化这种教育方式。如何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较大幅度提升2亿多农户的农业科技水平,是一项十分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关于农业投资问题 2007年我们调研成都所辖4个县(市),特别是双流县,企业大面积转包农户承包地,农民获得以每年每亩800斤稻米当年市价计算的租金,而后一部分农民选择到该企业打工挣工资。这种大面积转包带来了企业和农户双赢的结果。带来了农业的规模效益和农户收入的大幅提高。
关于农业保险 鉴于我国保险业的现状,政府不宜把扶持资金拨付保险公司,而应按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一定比例支付农户,也就是农户先行自己支付购买农业险,而后凭保险单领取政府给予的一定比例保费的补贴。不能由政府指定保险公司,而要由农户自己选择。(作者系南开大学经济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