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沂:特色养殖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将特色养殖作为强农富民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培育出一批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养殖专业村,走出“小群体、大规模”的特色养殖增收路,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汤头街道乔家庄村曾是重要的珍稀皮毛动物养殖基地,狐狸、貉子、水貂等养殖曾让村子小有名气。2023年12月,临沂市政府决策研究中心的王之焕被派驻该村任第一书记。上任后他迅速开展走访调研,发现这个曾经的特色养殖专业村正面临发展困境。
“刚来村里时,看到这么多闲置场地很痛心。我们带着村干部和养殖户,跑遍了山东、江苏等地考察新项目。经过反复论证,村里最终决定做大做强肉兔养殖。”王之焕说。而对于这一转型,乔家庄村养殖户刘云最初也有顾虑:“开始大家都在想,养兔子能行吗?但看到外地的成功案例,我们决定试试。”
养殖业向来有“家有千万,带毛的不算”的说法,投入大、风险高,加之肉兔是新养殖品种,群众对收益前景普遍担忧。为降低养殖风险,乔家庄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创新推出“党支部+合作社+养殖户”模式。“我们负责技术指导、销路对接,还联系保险公司承保,让养殖户没有后顾之忧。”汤头街道乔家庄村党支部书记乔守东介绍。目前,该村已建成6个自动化养殖大棚,种兔存栏3000只,年出栏仔兔20万只;后续还计划发展梅花鹿、宠物狗养殖,并规划农文旅融合项目,打造“养殖+加工+观光”完整产业链。
在河东区,特色养殖的增收故事不止于乔家庄村。在郑旺镇常旺街村的常旺养殖场,21万只鹌鹑正源源不断地产出“财富”。“现有鹌鹑养殖规模达21万只,每天产蛋量约两吨。按市场价格,鹌鹑蛋每斤在5至6元,一年能给村集体带来50万元收入。”郑旺镇常旺街村党支部书记张省堂说。相较于传统养殖,鹌鹑养殖周期短、占地面积小、资金周转快,成为村集体发展“短平快”增收项目的优选。
乔家庄村与常旺养殖场的成功实践,是河东区推动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近年来,河东区坚持以强链延链为导向,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标准化、集群化、现代化、品牌化为引领,发挥企业聚集优势,培育壮大现有企业,积极招引项目落户河东,加快形成畜禽屠宰及精深加工产业高地。”河东区畜牧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范艳华表示。
从乔家庄村的“兔跃增收”到常旺养殖场的“鹌鹑生金”,河东区正以一个个接地气、能落地、见效快的特色养殖项目,让乡村振兴的路子越走越宽,让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范艳华透露,下一步,河东区将持续围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链主企业培育、科技创新、企业服务等重点工作,推动健康肉制品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为“品质河东”建设贡献力量。
编辑:岳含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