鹌鹑常见细菌病的治疗和预防


  

       1、溃疡性肠炎

  该病由魏氏梭菌引起,可感染多种禽类,尤以鹌鹑易感,特别是幼龄鹌鹑。肠道梭菌能产生芽孢,对环境的抵抗能力较强,所以一旦发病且未能及时对栏舍进行彻底消毒,则会形成长期污染,导致连续多批年复一年发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患病鹌鹑轻者食欲不振,精神萎靡,腹泻,重者废食,排白色水样稀粪,急性者可突然死亡。剖检病死鹌鹑可见十二指肠出血性肠炎,整个肠道浆膜面可见许多出血点,肝有黄色斑点状坏死,脾充血肿大。

  防治方法:魏氏梭菌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口感染,污染饲料、垫料、粪便、饮水等都能成为传播媒介,所以该病的预防工作主要是及时清理粪便,搞好栏舍的清洁和消毒工作。药物治疗可选用甲硝唑,新霉素,泰乐菌素等。

  2、雏白痢

  该病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雏鹌鹑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发病的幼龄鹌鹑临床表现为精神萎靡,羽毛蓬乱,食欲下降甚至废绝,翅膀下垂,怕冷,不愿走动,腹泻,排出白色浆糊样稀便,污染肛门及周围绒毛。剖检可见肝脏肿大,呈土黄色,蛋卵变色、变形,多呈囊状。

  防治方法:该病可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且病愈鹌鹑可长期带菌,是主要传染源。发病鹌鹑在治疗的同时需与健康鹌鹑隔离饲养,及时清理舍内粪污和加强卫生消毒,以免污染饲料和饮水。磺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及喹诺酮类等抗生素对本病具有一定疗效,用药之前最好进行药敏试验,选用敏感药物。

  3、禽霍乱

  该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多杀性巴氏杆菌为条件性致病菌,鹌鹑霍乱主要是在未进行疫苗接种及多种环境因素引起的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发生。临床表现多为精神沉郁,羽毛蓬乱,翅膀下垂,持续性腹泻,排灰白色、黄色或绿色稀粪;部分鹌鹑不表现任何症状即突然死亡,且多在夜间死亡。剖检可见肝脏肿大,有许多灰白色针尖状坏死灶,肠道出血,其中尤以十二指肠黏膜出血最为严重,心包积液,肾脏及脾脏出血肿大。

  防治方法:预防本病需坚持免疫接种禽霍乱疫苗,严格淘汰重症鹌鹑,对栏舍进行严格的隔离和消毒,死亡和淘汰鹌鹑需进行深埋等无害化处理。多种抗生素对该病具有一定疗效,具体可根据药敏试验选择用药。

  4、双球菌病

  该病的病原体为双球菌。患病鹌鹑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或废绝,不愿走动,闭目昏睡,呼吸困难,羽毛蓬松。多数患病鹌鹑可见严重腹泻,排黑色或白色稀粪。剖检可见腹腔内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小肠粘膜弥漫性出血,肝脏肿大,被膜有出血斑或黄色条纹。肾脏肿大色暗,脾脏肿大出血,输卵管发炎。

  防治方法:加强饲养管理,注意栏舍的清洁卫生。及时清理舍内粪污,加强卫生消毒。治疗可选用链霉素、磺胺类药等。

  5、大肠杆菌病

  该病由埃希氏大肠杆菌感染所致。通常大肠杆菌病是人畜共患病,但从鹌鹑体内分离到的大肠杆菌只对鹌鹑具有致病性。病原体可感染各个年龄段的鹌鹑,且无明显季节性,其中幼鹑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或废绝,饮欲增加,患鹑翅膀下垂,昏睡不愿走动,腹泻,排灰白色或黄绿色稀粪,污染肛门周围羽毛,部分病鹌鹑泄殖腔红肿外翻,呼吸困难,流涎;部分病鹌鹑可出现扭颈、转圈、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剖检时可闻到一种特殊的臭味,鼻腔、气管及咽喉粘膜附着有干酪样分泌物;心包积液,心包膜混浊增厚,有纤维素性渗出物附着;肠粘膜充血,出血;肝脏肿大,质脆易碎,表面有散在性灰白色坏死灶和淡黄色胶冻样附着物。腹膜增厚附有纤维素样渗出物,部分腹膜与肠管发生粘连,肠腔鼓气,内容物为黄绿色粘液。鹌鹑的大肠杆菌病除了单独感染外,还可与其他常见病并发,如新城疫、球虫、沙门氏菌等。

  防治方法:粪便是大肠杆菌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栏舍需及时清理粪便,并定期消毒,同时鹌鹑养殖密度不易过高,栏舍内要保证适当温度,做到通风换气,及时排出污浊气体。另外,老鼠也可传播大肠杆菌病,应注意灭鼠和饲料管理。治疗可应用庆大霉素、链霉素等抗菌药物或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本站声明/本站留言/广告服务

办公地址:石家庄市翟营南大街43号(槐安路与翟营南大街交口金马国际A1座1803室)

邮编:050031 QQ:1178427225 电话:13373111846

传真:0311-68090489 电子信箱:hbteyang@163.com

Copyright©2002-2018 特种养殖信息网 www.hbtyxh.com 版权所有冀ICP备20002390号-2 技术支持:星象网络科技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16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