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鹅产业集聚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鹅产业是我国水禽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鹅产业的集聚能够将鹅的全产业链条集中在某一块地域范围内,充分融合该区域辐射范围内的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助力生产者降低生产成本,推动中国鹅产业的现代化进程。随着中国鹅产业的蓬勃发展,分析中国鹅产业的集聚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可以为鹅产业现状的空间布局调整和未来集聚地的规划提供参考和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鹅产业的发展

  在追求健康饮食的新流行趋势下,鹅肉及其附属产品作为优秀的蛋白质食品逐渐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中国的鹅肉消费与生产均排在世界首位。根据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数据统计,2021年中国 23个鹅主产省份总出栏量高达 5.63亿只,存栏量为 1.85亿只(见图1),鹅业总产值已经达到了515.87亿元(见图 2)。

图片

  图1 2010—2021年中国鹅的出栏量与存栏量

图片

  图2 2010—2021年中国鹅业总产值

      1.中国鹅产业供给充足
 

  图 1 是 2010—2021 年中国 21 个鹅主产省的出栏量与存栏量统计折线图(由于数据不足,本文只讨论21 个主产省份),可以看出近十年鹅的出栏量和存栏量都是缓慢匀速增长的。出栏量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10—2012年)鹅产业发展在艰难中起步,呈下降趋势,跌到 3.07亿只;随后进入第二阶段(2012—2020 年),逐渐找到发展方向,呈缓慢匀速上升趋势,2019 年突破 6 亿只并在 2020 年达到 6.34 亿只;在产能达到峰值后进入了第三阶段 (2020—2021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出栏量开始出现下降。而中国鹅的存栏量始终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排除 2015年的特殊情况,基本维持在 1.5亿只附近波动,浮动趋势与出栏量基本保持一致,仅 2021年因新冠疫情的持续反复,由于交通不便,市场流通受阻等原因,出现了出栏量下降而存栏量持续上升的情况。

      2.中国鹅产业的总产值不断提升
 

  如图 2所示,整体而言 2010—2021年中国鹅业总产值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特别是在 2019 年受到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鹅肉作为一种良好的替代品促进了鹅业快速发展,鹅业总产值达到了近十年来的最高值 554.15 亿元,随后 2020 年的总产值虽略有下降,但仍然比 2018年的总产值要高,并且在 2021年水禽产业总产值下降的大环境下,又进入上升阶段,实现了鹅业总产值的增长。

二、中国鹅产业的集聚演变特征

  中国鹅产业历年来出栏量与存栏量以及总产值的不断增长,为鹅产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此有理由对鹅产业的经济活动进行集聚分析。

     1.中国鹅产业存在明显的集聚现象

 

  图 3 是以各个省的鹅出栏量为对比依据,在时间上展现中国鹅产业整体集聚程度的产业集中率变化图。CR4表示当年全国鹅出栏量排名前 4名省份的出栏量之和占当年全国鹅总出栏量的比重,CR8表示当年全国鹅出栏量排名前 8名省份的出栏量之和占当年全国鹅总出栏量的比重。从生产层面来说,产业集中率越大,鹅产业在空间上的聚集程度越大,反之则越小。

图片

  图3 2010—2021年中国鹅产业的产业集中率变化图

  由图 3可知,不论是 CR4还是 CR8的数值都呈现不同程度的波动。在 2010—2021年这十余年间,CR4的数值维持在 45%以上,最低值为 2019 年的 46%,最高值为 2014年的 62%;CR8的数值维持在 70%以上,最低值为 2019 年的74%,最高值为 2014 年的 86%,说明整个中国鹅产业的出栏量超过 45%的份额集中在 4 个省份内,超过 70%的份额集中在全国 21个主产省份中的 8个,中国鹅产业存在明显的集聚现象。

      2.中国鹅产业集聚演变经历了“集聚—分散—集聚”的时序特征

 

  根据图 3中 CR4和 CR8的曲线波动情况,以波峰波谷为节点将中国鹅产业近十余年的发展情况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具体而言,中国鹅产业的集聚演变在 2010—2021年间,因竞争优势、环境约束、技术突破等原因经历了“集聚—分散—集聚”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 2010—2014 年,在这一时期 CR4 从2010年的 51%上升到 2014年的 62%;CR8从 2010年的79%上升到 2014年的86%,鹅产业的经济活动相对集中发生在某些区域内,中国鹅产业在该阶段发生集聚现象。究其原因,从2010年起作为水禽三大产业之一的鹅产业受到各方重视,各省基础条件的差异是影响提升鹅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鹅产业经济活动自然向具有先天优势的地域集中,例如拥有广大鹅产品消费市场的广东地区,以及拥有适宜鹅生长发育气候条件的黑龙江、辽宁地区。

图片

  第二阶段是 2014—2019 年,CR4和 CR8值都呈现下降趋势,CR4从 2014年的 62%掉落到 2019年的 46%,CR8从 2014年的 86%掉落到 2017 年的 74%。该阶段,我国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陆续出台,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政策逐一得到落实,同时技术的进步允许鹅的饲养对自然资源的要求不再严苛。基于此,中国鹅产业的分散行为接连发生,原本集中在某些地区的鹅经济活动开始向其他符合养殖条件的地方四处搬迁,从而覆盖到更多的地区。

  第三阶段是 2019—2021年,由图 3可以观察到,CR4和 CR8的变化趋势再次恢复为向上增长的状态,CR4从 2019年的 46%上升到 2021年的 51%;CR8从 2019年的 74%上升到 2021年的 79%,上升幅度并不大。该阶段,适宜发展鹅产业的区域纷纷扩大生产,技术的更新换代让更多养殖区域拥有了新的机会,市场变化也赋予了鹅产业新的机遇,区域之间竞争激烈。老牌优势地区广东重新占领 23.4%的份额,像河北等没有产业优势的省域逐渐缩小规模,慢慢退出市场竞争。

三、中国鹅产业的集聚影响因素分析

      1.资源禀赋条件促进鹅产业集聚的发生
 

  资源禀赋条件对鹅产业集聚的发生存在促进效应,分为直接促进和间接促进。前者指的是:鹅作为一种水禽,日常生活离不开水的滋养,故而河流湖泊丰富的地区饲养鹅的经济成本相对较低,更容易催生对鹅的饲养行为。后者指的是:玉米是鹅饲料的主要原料,是鹅日常生命活动中能量的主要来源,为了降低饲料成本,鹅的饲养会主动朝玉米生产大省靠近。因此,有着天然的资源禀赋优势的地区,更容易形成鹅产业的集聚。

       2.环境约束限制鹅产业集聚发生地点
 

  环境约束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对环境保护出台的强制性规定,二是现代人与时俱进的环保理念。在城市化水平较高的经济发达地区,对污染的管控相对更严格;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偏远地区管控相对松散、环保理念相对落后,更有机会发生鹅产业的集聚。

      3.技术革新为鹅产业聚集产生提供便利
 

  当前,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现代饲养技术不断革新,促使鹅产业发展壮大的同时,为鹅产业聚集的发生提供了三方面便利。一是突破了鹅的饲养地域限制,二是加快了优良品种的选育,三是丰富了鹅及其附属产品的种类,为鹅产业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

四、相关建议

       1.树立模范,建立鹅产业的典型示范基地
 

  中国鹅产业的集聚现象已经形成,广东、安徽等地相对突出,可以挑选鹅产业大省中的优秀县市作为典型示范基地,由点及面带动周围地区鹅业进步,由集聚逐渐进化为集群,构建完善、高效的鹅产业链,推动产业实现新的突破。

      2.因地制宜,合理推动鹅产业发展
 

  应合理考察当地的资源禀赋条件、环境规制政策和技术掌握程度等各项指标与鹅产业的适配性,避免盲目跟风,不可过度追求规模效应,号召农户适度生产才是稳妥之策。

      3.倡导绿色养殖,实现鹅产业升级
 

  政府和龙头企业应当合力引导农户接受新技术,尝试绿色养殖,适当给予相应的补贴,同时趁机对产业进行升级,根据市场需求,打造绿色健康的鹅产品,实现鹅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图片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本站声明/本站留言/广告服务

办公地址:石家庄市翟营南大街43号(槐安路与翟营南大街交口金马国际A1座1803室)

邮编:050031 QQ:1178427225 电话:13373111846

传真:0311-68090489 电子信箱:hbteyang@163.com

Copyright©2002-2018 特种养殖信息网 www.hbtyxh.com 版权所有冀ICP备20002390号-2 技术支持:星象网络科技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16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