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长治:旱养三花鹅 “唱响”致富歌

  秋风习习,阳光和煦。近日,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洪水镇熬垴村,一块400亩的旱地中央,簇新的钢架鹅大棚格外醒目。棚内,3000多只羽翼渐丰的三花鹅拍打着翅膀欢腾觅食,“嘎嘎嘎”的鸣叫声此起彼伏。村民张爱民、张秀平夫妻俩提着饲料桶穿梭其间,汗水浸湿了衣衫,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开饭喽!”张秀平一声吆喝,鹅群瞬间涌向食槽。她手腕利落一抖,金黄的饲料均匀撒落,立刻响起一片密集的啄食声。

  “这批今年5月10日进的鹅苗,现在都长到七八斤了。”张秀平蹲在鹅群中,仔细查看鹅的生长情况。

  说起养鹅,张秀平打开了话匣子。去年冬天,看到外地有人养鹅致富,她和丈夫一合计,决定试试。于是开春后,承包下村东头的旱地,建起钢架大棚。

  打破“鹅鸭不离水”的常规,他们养的是“旱鹅”。“这可是从山东学来的技术!”张秀平说,“三花鹅本身需水量不多,旱养反而方便集中管理、控制疫病,肉质也更紧实鲜嫩。”夫妻俩充分利用400亩旱地,精心规划活动区域和棚舍,确保鹅群有充足空间自由活动。

  70天是精心计算的出栏周期。张爱民对养殖节奏把握精准。凭借上乘品质,这批旱鹅早已被山东等地客户预订一空。“旱地养鹅一年能养两三批,一只鹅卖70元左右,一批净收入四五万元。”张爱民说。

  “刚开始没少交‘学费’。”张爱民一边给水槽添水一边回忆道,“刚买回来的鹅苗没几天就病倒十几只,我们急得团团转。”后来他们专门跑到外地取经,终于摸清旱地养鹅的门道。

  如今,张秀平夫妻俩已摸索出一套成熟方法:棚温控制在28℃左右,湿度适中;饲料按6斤玉米配2斤半豆粕科学配比;定时喂食三次、定期消毒……这些经验都被他们详细记录。

  “老张这两口子真行,自己蹚出了一条致富路!”夫妻俩正忙着,村支部委员赵跃丰来了。他看着忙碌的两口子直竖大拇指,笑着对记者说,“现在村里好几户跟着他们两口子学习,旱地养鹅眼看就要成我们村的特色产业了。”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熬垴村不断提高生态农业发展水平,探索产业振兴新路子,以“党建+农户”的模式,带动越来越多的农户转变传统思想,积极发展鸡、鸭、鹅、羊等养殖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这才刚起步,等路子走稳了,我们要逐步扩大养殖规模,做大做强养鹅产业,带动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谈及未来,张秀平眼中闪耀着光芒。(李盼 唐婉静)

  编辑:岳含笑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本站声明/本站留言/广告服务

办公地址:石家庄市翟营南大街43号(槐安路与翟营南大街交口金马国际A1座1803室)

邮编:050031 QQ:1178427225 电话:13373111846

传真:0311-68090489 电子信箱:hbteyang@163.com

Copyright©2002-2018 特色养殖产业网 www.hbtyxh.com 版权所有冀ICP备20002390号-2 技术支持:星象网络科技

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1699号